吳伯雄(左一)參觀展覽
本報臺北消息 記者 喬笙 6月6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隆重舉行的2009當代國畫名家作品展開幕剪彩典禮,拉開了2009當代國畫名家作品展暨寶島采風行活動的序幕。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以及李奇茂、歐豪年、黃光男、江明賢、林章湖、李沃原、林秀珍、程大利、劉健、馬西光、于志學、張道興、華拓、陳巖、蕭平、蓋茂森、陳政明、王秋童、林成翰、蔡超、程振國、張復興、楊玉琪、蔣志鑫、張松、苗再新、徐建民、張春新、滿維起、范揚、林存安、曾來德、陳大有、管峻、陳仕彬、江少偉、王平、邵志軍、張玉文、馬士軍、邵志定、呂麗莉、韓煜等兩岸參展畫家及相關人員等出席了剪彩典禮。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此次展覽,認為這是兩岸實現大三通以來,成功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在展覽開幕式致詞中說,此次畫展匯集兩岸40多位知名畫家的140幅作品,展覽作品有鮮明的個性,反映了兩岸畫家對傳統藝術的領悟。
在為期8天的采風交流活動中,主辦單位還組織兩岸畫家分別于6月9日、6月11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名家筆會活動以及筆墨文化的當代意義、書畫藝術的創作與未來座談會。著名藝術家何懷碩認為,筆會與座談會提供了一個兩岸國畫家共同探討國畫藝術的平臺。程大利在座談會開幕辭中也指出,兩岸國畫家共聚一堂,交流兩岸書畫藝術創作的現況及思考筆墨文化的當代意義,這將對國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風靜寒沙闊,煙濃遠樹低”,這是清末臺灣籍舉人陳輝描繪寶島臺灣的詩句。確實,寶島臺灣是世界少有的熱帶“高山之島”,山水空靈,風景秀麗。在采風活動中,畫家們參觀了佛教勝地中臺禪寺、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臺北故宮博物院、中華文化藝術大學,人間仙境日月潭、風景如畫的阿里山、雄偉奇峻的太魯閣、世界第一高樓101樓等,并與邵族、阿美族等少數民族舉行了聯歡會,寶島奇美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風土人情給了畫家很多的藝術靈感,翻閱畫家于志學、范揚、陳仕彬、曾來德、張春新、張道興等人的速寫本,發現他們早已打破山水、人物、花鳥畫的界限,山水畫家的速寫本上,有表演舞蹈的阿美族青年,有加油站里開放的野姜花;人物、花鳥畫家的速寫本上,也赫然留有阿里山、日月潭的倩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海峽兩岸原本血同脈,根同宗,近代歷史上60年的分離讓華夏兒女飽經分離之苦,無論是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這樣的慨嘆,還是詩人余光中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樣的悲吟,都是中華民族一段悲傷歷史的記錄。兩岸三通,文化藝術交流要走在前頭,高僧惟覺與采風團會面的致辭中,引用“不看僧面看佛面”這句話來說明兩岸交流中文化藝術能起到超越政治的獨特作用。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吳敦義也認為:“文化是最長遠的東西。”他希望兩岸的藝術家經常進行一些交流活動,他說“見面三分情”,又說“文化長久遠,藝術恒流傳”。此次寶島之行,行程雖然短暫,但正如張松、管峻等畫家所說,收獲是巨大的。已是第二、第三次來到寶島采風的畫家蔡超、林存安等也是如此的感受,這不能不感謝呂麗莉、馮儀、李沃原等的精心安排。正是他們的周密安排,采風團既沒有減少行程,又得以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吳敦義、高僧惟覺、劉國松等政治、宗教、文化藝術名人進行會面交流,得到了不少人生的啟迪和創作的靈感。
(更多圖片見下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