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入選作品之一 《皖南事變》施大畏 施曉頡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昨天在北京結束了評審。全國共有92件作品入選(另有17件作品待定)。上海地區的8件送審作品經過評委的反復審評,最后全部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評委施大畏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活動的意義不僅促進了重大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更重要的是倡導了國家收藏當代優秀藝術作品的理念。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投資1億多
據施大畏介紹,為發揮中國藝術家的智慧,創作出具有民族史詩性質、能夠與偉大時代相匹配并且傳之久遠的美術精品,“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由中國文化部和財政部出資1億多元人民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國家出資最多的一次大型美術創作活動。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作品主要是表現從公元1840年到今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波瀾壯闊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全國范圍進行項目創作的競投標,部分重大題材及流標項目采用邀投標的方式選定創作人員。
這一工程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和鼓勵藝術家進行新作品的創作,推出以重大歷史題材為主體內容的新作品。作品的藝術形式主要是中國畫、油畫和雕塑(包括壁畫、浮雕)三種。施大畏說,現在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家的誘惑很大,一些藝術家完全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因此,對于藝術家來說,能夠靜心參加這樣的藝術創作,也是對自己真正的藝術實力的一次檢驗,讓自己的創作更上一層樓。
希望國家收藏當代藝術品常態化
施大畏表示,現在一些美術館、博物館、畫院等國家藝術機構盡管有專項資金收藏藝術品,但大部分都是收藏古代、近代或者現代藝術家的藝術品,很少用于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就造成了兩個后果:一是不少當代畫家的優秀作品都流失在市場上,國家機構收藏的作品數量十分有限,即便收藏的也不一定是藝術上有代表性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大多也是依靠畫家無償自愿捐贈的。二是無法有效地通過獎勵機制鼓勵當代畫家積極參與創作一些重大題材的作品。因此,我們現在倘若要專門到國家藝術機構去集中看一位當代畫家的優秀作品,未必能夠如愿。
施大畏認為,當代畫家的優秀作品如果國家機構現在不出資收藏的話,今后再要收藏一是付出的代價可能更高,二是未必能夠收得到。因為一個畫家的創作高峰是有周期的,國家機構的收藏最好是與畫家的創作高峰周期同步。否則,“過了這村就沒有那店了”。另外,現在畫家要創作一些重大題材、重大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可能從短期看未必有多少市場收益,但是在藝術的提升突破上卻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專項資金對這些畫家進行資助,就能使其安心創作。
施大畏說,僅僅依靠畫家自覺無償捐贈藝術作品來充實國家機構的當代藝術品收藏畢竟是有限的。時代不同了,現在是市場經濟,國家收藏當代藝術品也應該嘗試運用市場化的手段,從機制上予以充分的保證。
這次“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國家出資1個多億,入選作品都由國家收藏,這可以說是國家收藏當代優秀藝術品的良好開端。希望以此“創作工程”為契機,今后國家收藏當代藝術品能夠常態化,建立起相應的收藏機制。
施大畏介紹說,盡管上海地區在本次“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活動中表現出色,但是,為了讓更多的藝術家有參與重大題材藝術創作的機會,上海方面將借機推出一個題為“上海歷史文脈美術創作項目”的活動。首批擬定了40個選題,力求運用美術創作的方式,全面展示上海綿長悠遠豐厚的歷史文化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