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1979——1983年任《美術》雜志編輯,正值中國剛剛改革開發,力圖從文化戰略的角度把握當代藝術的新變化。推出“傷痕美術”、“鄉土美術”和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上海十二人畫展”、“星星美展”等。并在雜志上組織過“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藝術中的自我表現”、“藝術中的抽象”等理論討論。
1985——1989年任《中國美術報》編輯,并把該報改變成為推介新思潮和新觀念的主要陣地。諸如推出“’85美術思潮”、“新文人畫”等藝術思潮。同時對一些敏感的藝術觀念問題,如“后現代主義”、“大靈魂和語言純化”、“現代設計”、“城市雕塑”等藝術問題組織過討論。
自1979至1989,主要通過編輯刊物和報紙,對新藝術的發展起過推波助瀾的作用。配合這些工作,發表過多篇藝術批評文章,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藝術》。1990年以來以獨立批評家和策劃人的身份活動至今。
1989年2月,作為主要策劃人策劃《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0年3月,策劃《中國現代水墨展》,世田谷美術館,東京,日本。
1993年2月,策劃《后89中國新藝術展》,香港藝術中心和大會堂,香港。
1993年5月,策劃《MaoGoesPop.》,當代藝術博物館,悉尼,澳大利亞。
1993年6月,參與策劃《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走向東方》,意大利。
1994年10月,出席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組織的《當代藝術討論會1994——亞洲思潮的潛能》國際學術討論會,作《文革后的三代藝術家》、《中國近代藝術思潮》的演講。
1995年5月,應溫哥華美術館、西蒙?菲莎大學當代藝術學院的邀請,到加拿大講學。
1995年5月,應紐約當代藝術新博物館和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亞美研究中心的邀請,到美國訪問講學。
1995年9月,策劃《從國家意識形態出走》中國當代藝術展,國際前衛文化中心,漢堡,德國。
1995年12月,出席韓國95年藝術組委會組織的《遠東亞洲藝術——今天和明天》的國際學術討論會,作《引進與再創作》的演講。
1996年5月,與廖雯共同策劃《大眾樣板》、《艷妝生活》藝術展,北京藝術博物館畫廊和云峰畫廊,北京。
1996年10月,出席德國世界文化宮組織的《形象的空間:文化的地志和烏托邦》國際學術討論會,作《當代藝術,挑戰藝術的西方概念》。
1997年5月,應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南洋藝術學院、LASALLESIA藝術學院、’97寶藏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邀請,赴新加坡作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演講。
1999年1月,《時代轉折》國際藝術展策展人之一。德國,波恩藝術博物館。
1999年5-6月,策劃《酚苯乙烯》展覽,北京,中山公園。和廖雯合作策劃《跨世紀彩虹》展覽,天津泰達藝術博物館。
1999年10月——2000年4月,獲得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ACC(亞洲文化協會)的研究基金,在美作當代藝術研究。
2000年5月,策劃《對傷害的迷戀》展覽。
2001年5-12月,策劃創辦《新潮》另類藝術檔案月刊。
2001年9月,首屆日本《橫浜三年展》國際委員會委員。以及策劃過《大眾樣板》
2001年3——10月策劃《12花月》《死亡檔案》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