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江走到了藝術的金秋季節,收獲著、勞作著。這些年來她憑著自己的堅定與執著、才情與實力,日漸走出西部大山的懷抱,投入美術界當代名家的系列活動中,在國內各地為繪事奔忙,到國外巡游采風,為社會的需求付出著、貢獻著。
置身于一個個藝術沙龍中的李江,自然隨和、平實質樸,既不善張揚又不善表現,但她的藝術生態卻非常活躍。要解讀李江,還得從她這個人說起。李江是一個嗜畫如命的“畫癡”。正如她在自己畫冊引言中所言:“畫”是她的一生所愛“為愛的癡,辛苦一世;為愛的癡,一生一世。時間之前,永遠之后,沒有醒來的那一天。”
畫家,是要用畫說話的職業,解讀畫家李江,還是要多讀她的畫,從作品的發展脈絡看內涵,從作品的內涵看思想深度。李江的畫,風格特征突出、發展趨勢明顯。權威人士和理論家對李江的藝術做了高度透析,一說是:她的畫具有主觀性、情感性、藝術性,馳騁于雅俗之間,寄情于真我之內。一說是:在她的畫中我們感到的是筆墨的靈性,物象的鮮活,結構的自由、物我的交融。還有一說對李江作品概括為:李江善于用自由的、奔放的、靈動的、流暢的筆墨去渲泄心中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因而這種筆墨常常是抒情性的、詩意化的、充滿激情的,絲毫沒有一成不變的所謂的筆墨程式和法則。不論是精雕細刻,還是姿肆揮灑,都散發她的智慧與活力。這些中肯的評價,有助我們對畫家深入的解讀。總之,她以川西風情為平臺,創造出了既有傳統文人畫的因素,又有現代特質的詩意與激情統一的佳構。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李江的畫作以獨特的魅力打動了觀眾,她的美文同樣也得到大家的青睞。最近,李江接到了來自黃河入海口書畫報的邀請,就是由于她的一篇《初訪黃河入海口》把黃河口的廣袤奇絕描繪得美倫美奐。他們認為她對黃河入海口的詩意的理解和歷史性的思辨,要比當地人還要深刻。這件事一下子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她的文學作品。在能夠搜集到的八篇文章讀后,看到的是李江的文脈清純高雅、樸實親切,寓哲理于平淡中,圖教化于詩情畫意的回味里,展現出了藝術家特有的學養和才情。原來,李江繪畫藝術成就的凸顯,就是厚積薄發的展現。那么,當再讀她的系列畫作時,就多了許多參照和理解。
李江的繪畫作品,同她的美文一樣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表現性。如表現川西鄉情的《女兒忙》《日出日落》《川東舊事》《好花紅》等這類題材的作品,就是記錄生活的感情敘事。繪畫的敘事既不能直白,語言又不能貧乏,李江的作品中內容的飽滿和色彩的飽和,構成了作品的詩意性的多種因素,是對生活素材的提取,是造境需要的優美組合。看了作品,讓我們了解了這位西部女兒的生命狀態中的勤勞和歡樂、憧憬和向往。感受到了收獲和甜美,自然和秀美的天籟般的和諧統一,外溢出畫家對藝術的執著和對生活的唯美追求。
畫家的唯美追求,是靠詩情敘事來表達,這表現能力來源于畫家的文化底蘊。其內斂的力量往往不在表象,于是找到了一個答案:她那靜如止水的表情,也許是多思善感的學識內涵的外在顯現。
李江認為女人走過了如花似玉的年齡,就更要靠實力來說話。是的,李江懷著唯美的終生追求,蹚過有著激流險灘的丹青之河,歷經磨難和挫折,達到了金秋的彼岸。她的成功說明了,不斷的總結梳理的文學修養,加強了畫家作品的內涵;經歷、才識、學養和素質的總和,是一個藝術家成功之本。生命狀態決定藝術質量,是學術中的學術。
?
文/李人毅
(作者為原《美術》雜志執行編委 、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