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方面,整體的作品的流暢性和生動性把握的境界。我們知道,在中國畫壇當中,把生動性放在了首位。這里面也存在著一個流暢性的問題,生動的就必須是流暢的。在喬老師的作品當中,他在營造氣韻的時候都是特別注重,他是靠構圖當中的布事取蘊、筆墨當中的線的節奏、墨的運筆來體現出來。所以我們看得出來,喬老師的作品和人的修養,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個解讀,就是說喬老師是可以跟當代任何一個大家相角力的畫家,他的作品是可以跟任何一個大師的作品相媲美的藝術精品。因此我覺得他最后的結果必然是中國美術史上非常燦爛、非常輝煌的一頁。
我今天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再次祝賀喬老師的畫展成功,也向喬老師學習和致敬。同時我也感謝吳耀軍同志邀請我,給予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謝謝大家!
李人毅:這篇文章整體上是一篇好文章,他是從五個方面來談的。唐世和既是畫家又是理論家,是這些年來始終在黑龍江地方默默研究美術理論的人,這次邀請他來,這個發言真的不虛此行。
我覺得他的五點也是五個統一,這五個統一體現在作品的境界中。第一個統一就是喬老師的作品,是文學性跟社會性的統一。第二個統一是整體布局上已經達到了統籌性和運籌性的統一。第三個統一是形象塑造的精準和美的統一。第四個統一是筆墨語言中古意與詩意的統一。第五個統一是整體效果的流暢性與生動性的統一。
我很欣賞唐世和發言最后的總結詞,他把喬德龍其人其畫放到當代畫家之林進行了比較,我認為唐世和那句話不是溢美之詞,我覺得與當代的任何一個畫家可以相角力,不是說誰比誰高,但是可以相角力。東西在那一放,是什么,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對比,有一比有一拼。再有就是和任何一位大師相媲美的藝術經典,可以達到這種感覺。
我覺得如果一個畫家已經到六十歲將近七十歲階段,如果沒有這樣一次展示,仍然藏在深山無人識,我覺得是社會財富的流失。對喬德龍本身來說,他的藝術實踐已經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了,他是社會發展階段中、文化境界中的一份子。他的藝術成就和藝術之路,應該是我們社會共有的財富。所以你也不用太謙虛了,應該把自己融入到社會里面去。
今天到會的各位嘉賓里面,我覺得還應該有一個人可以發言,就是張弘先生,張弘教授是廣州美術學院教育系的主任,這幾年我在跟他,我應吳耀軍之邀在三年內給他寫了兩篇評論文章,真切感覺到了楊之光的支脈有很多傳承者,張弘就是其中一個。尤其是他的沒骨畫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看了喬老師的畫有什么感想,我們想聽聽。下面大家歡迎張弘先生發言。
張弘(廣州美術學院教育系主任、教授、廣東省政協委員):因為我現在還在美術學院從事教學,剛剛開幕式的時候來晚了一點。
這幾年展覽很多,我剛剛還和趙老師說差不多每天都會有近十個展覽,有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看哪一個。但是這次我為什么來看這個展覽而且還參加研討會,其實廣州的展覽這么多,我很多開幕式都不參加,最多中間找一個時間看一下就走了,研討會就更不參加,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有行政工作,所以這樣的研討會很少參加。但是這次李人毅老師專程從北京過來,做一個學術主持的畫家的展覽,我想這個展覽一定是有份量的。李人毅除了給我寫文章,還給我們教育系的龍虎教授寫過一篇,龍虎說這個老師還沒見過我,只是看過我的畫冊,那么多人給我寫,但李人毅老師是寫得最到位的,他一直想見識一下李人毅老師,但到現在都還沒見過。
今天這個展覽,既然李人毅老師專程從北京來做一個學術主持,肯定這個畫家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所以我說我再忙我也一定會抽空過來,來了以后我一看展覽,果然覺得今天沒有白來。看了以后我問了一下,他是專業畫的還是自學的,他說人物畫是自學的,那就更不簡單。因為我自己在美術學院也主要是畫人物畫,人物畫發展到今天是覺得越畫越難,而且喬老師能夠畫這么多好畫,我覺得相當不容易。我們平時一般看到的畫花鳥、山水的畫家取得成就的還是很多,但是人物畫能畫到這樣的非常難,而且堅持走下去的很少。
我看了喬老師的畫就很有感受,我自己在學校,這些年除了教學和忙行政,畫畫都非常少。所以我一看覺得喬老師能畫這么多、這么高質量的畫,就更不容易了。
他的畫,我自己的感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應該相當深厚,從他的畫里面體現出來,他的畫基本上是用毛筆中鋒來寫,而且非常有骨力。他的畫很少有現代這種市場上的脂粉氣,我覺得這點應該說得很準。因為現在的畫里面有很多脂粉氣,商業味道很濃的畫非常多。但是喬老師的畫里面完全看不到,是完全畫自己的追求。他對文化名人的這些研究,我覺得畫得很到位。并且還形成了一些民間的造型,剛才大家講的書法與速寫,我在他的畫里面都能感受他在這方面的功力非常好。我覺得他還吸收了一些民間的造型,這是我看他的人物的感受,他的人物形像很生動,民間的造型人物畫生動的味道,他都能夠捕捉到。
這是我的感受,我就先簡單說一下我的感想,我覺得很值得我學習,謝謝!
李人毅:我去年在中國美術館楊之光畫展上看到張弘之后,我覺得廣東畫家底蘊太厚了,尤其是一些發展中的畫家,他們一個個根本不張揚自己,都是在默默地耕耘著。這幾年我在《中國書畫藝術報》的引領下,因為有這樣一個平臺,我把主要的關注點放在這些發展中的畫家里面。現在我沒想到喬德龍老師也算發展中的畫家,但他的這個發展中可是一個大發展。所以我覺得張弘談的問題抓住了一個要點,喬德龍老師從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他不光是在筆墨上,他整個在構思、造型,就是古意和詩意中,里面有濃濃的民間情懷。因為他在當海南省博物館館長期間,積累比較厚實,這就看出了一個藝術家的厚積薄發。
在咱們廣州還有一個畫家,這個畫家也是我們部隊的,從一個部隊的領導干部來一個漂亮的華麗轉身,變成了廣州軍區創作室的專業創作員,跟招熾挺成為一個單位的人。這個畫家今天也在場,他就是陳炳佳先生,下面有請陳炳佳先生發言,大家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