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民營企業買下青島東萊銀行大樓
昨日上午,經過近一個小時的
“廝殺”,湖南路39號東萊銀行大樓舊址老樓拍賣一事終于塵埃落定,山東壽光一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公司以9000萬元的高價成功競得。競買人介紹,欲將該德式老樓打造成一個以瓷器、玉器為主的半公益性質的博物館,預計明年年底對外開放。百年老樓能否借此煥發生機,得到充分利用,社會各界都充滿了期盼。
拍賣開始競買人集體靜觀
昨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于彰化路2號的海景花園的拍賣會現場,離正式拍賣還有半個小時,大廳內已基本坐滿。據委托拍賣單位——廣東華友拍賣行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共有5家企業參加拍賣,均為山東省內企業。
10時30分,拍賣正式開始,起拍價為人民幣5000萬元。86號競買人首先應價,首個應價喊出后并沒有立即出現加價的競買人,現場陷入一片沉寂。“本次拍賣會采用有保留價的增價式拍賣方式,保留價由委托人現場提供,起拍價及加價幅度均以拍賣師的宣布為準。報價應等于或高于保留價,否則拍賣無效。”現場拍賣師見狀闡述道。接著86號競買人在自己首次應價的基礎上加價100萬元,叫價達到5100萬元。兩次應價后,現場仍未掀起任何波瀾,是其他競買人想靜觀局變、后半場以“黑馬”姿態殺出,還是冷眼旁觀、僅僅是來拍賣會現場“打醬油”的?此刻的沉寂氣氛讓人摸不透。
試探過后兩方展開拉鋸戰
面對此局面,拍賣師審時度勢將加價幅度從100萬元調整為50萬元,“下一個價位5150萬元,有沒有人應價?”拍賣師話音剛一落,22號競買人隨即應價。拍賣會現場這才掀起了一點點漣漪,兩輪過后,33號競買人在5300萬元的價位上“殺入”,此后的半個多小時內拍賣會變成了86號與33號競買人的拉鋸戰,你方唱罷我登場,兩人絲毫不退讓,尤其是33號競買人,兩名男子每次舉牌都干脆利落,還沒等86號競買人放下號牌,33號就舉了起來,緊追不舍,還有兩次直接跳過拍賣師的加價幅度,喊出超越加價常規的價位,盡顯咄咄逼人、志在必得的氣勢;而86號則顯得更為沉著,每次33號加價后,該公司的三名現場舉牌人都要磋商一陣,還不時埋頭通過電話與場外負責人溝通后才舉牌加價。在33號報出6100萬元、7000萬元、7200萬元三個價位時,拍賣師幾次詢問現場是否還有人加價、幾乎要落槌之際,86號才緩緩地舉牌加價。緊張的氣氛彌漫在整個拍賣會現場,旁觀的人士也都直起了身子,靜觀其變。
“程咬金”橫空殺出奪標
當報價超過8000萬元,就在大家都以為買家將在86號、33號競買人之間產生時,坐在最后排一直沒舉過牌的9號競買人突然殺出,直接應價8200萬元,就在這個當口,坐在靠門處的33號競買人中一名年長者憤然起身摔門離去,現場一片嘩然。
下一個加價的會是誰呢?沒想到,竟然是拍賣開始不久冒過一次頭的22號競買人,隨后9號、22號兩競買人以50萬元的幅度一輪輪往上加價,而9號的氣勢明顯蓋過22號,叫價速度之快讓負責記錄的助拍師都忙不過來,又經過十幾分鐘的拉鋸,當價位定格在9號喊出的9000萬元時,無人再加價,拍賣師敲下了槌。湖南路39號老樓成功找到了“主”——山東宗鑫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整個拍賣過程持續近一個小時。還沒等正式舉行簽約儀式,9號競買人立即起身打電話向場外的好友報告了好消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老樓將改造成博物館
競拍成功的李宗章:將展示自己多年的收藏,涉及瓷器、玉器等。
山東宗鑫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宗章告訴記者,初步打算將湖南路39號老樓改造成博物館,涉及瓷器、玉器及國畫等方面。據資料顯示,該公司位于山東省壽光市,是集鋼結構、塑料編織、房地產、礦業、金融、物流等多產業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從表面上看,該公司與博物館這樣文化氣息濃厚的產業絲毫不相干。那該公司為何要拍下湖南路39號老樓開設博物館呢?
“這主要是我的個人愛好,與企業關系不大,希望通過開辦博物館的形式將我多年的收藏拿出來展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具有如此厚重歷史的老建筑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李宗章說,“由于老樓年久失修,室內多處已破敗不堪,根據公司初步測算,對這幢老樓進行修繕大約需要5000萬元,是個不小的工程,要一年多時間,這么推算的話,博物館大約在明年年底開放。我們打造的這個博物館是半公益性質的,而非純用來經營。”
提起剛剛激烈的競拍,李宗章表示,他沒想到會吸引這么多家單位參與,但9000萬元的成交價并未達到他的心理底價,如果還有競拍人加價,他會繼續加。當記者問及他的底價究竟是多少時,他笑了笑說,超過1個億他就得好好思考思考了。
當年主人曾是“劉半城”
湖南路39號老樓為三層混合結構的獨棟德式建筑物,于2000年被納入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筑名單,擁有獨立庭院,土地用途為商用樓、寫字樓,建筑面積3403.91平方米,土地面積4217.10平方米。已辦理《房地產權證》,土地使用類項為出讓,使用權年限至2045年5月29日止。
據青島市著名文史專家魯海介紹,湖南路39號的這座三層小樓建于1914年,1923年起為東萊銀行,東萊銀行可以說是早期中國民族資本涉足金融業的“活化石”。“當時德日等外資銀行控制青島早期的金融業,東萊銀行的成立打破了外國銀行的壟斷局面。”魯海說,東萊銀行由青島富商劉子山與成蘭圃(原青島大清銀行經理,后為青島總商會會長)、呂月塘共同出資200萬元創辦。
“當時的總行設在天津路7號,而湖南路39號建成后,作為銀行使用的時間并不長,后來作為了劉子山的宅邸。”魯海說,劉子山在島城有大量的房產,當時人稱“劉半城”。但劉子山在這里居住的時間并不是很長,1926年,因受山東戰亂影響,劉子山搬到了天津。其后該棟老建筑飽經滄桑,抗日戰爭期間曾被日本憲兵隊強占。這座老建筑還與市檔案館有一段淵源,從1963年開始,青島市檔案館開始在這兒辦公,一直到1993年,市政府牽頭把這座樓出讓給了平安保險公司。
荒廢近10年成停車場
湖南路39號老樓自2002年開始就一直閑置,處于荒廢的狀態。
昨日記者來到湖南路39號看到,空曠的院子內雜草叢生,一片蕭條,一座青磚紅瓦的三層洋樓孤獨地佇立著,黃色圍墻的墻皮已經脫落,露出了紅色的磚瓦。門前大理石銘牌已經脫落,僅剩下黑色一角。中央的噴泉早已干涸,周圍雜草叢生。滿墻的爬山虎幾乎將南面的墻面完全遮蔽。大樓北側,開有七個窗戶,正中的一個已經塌陷,其余幾個也顯得“搖搖欲墜”。院內停放著十多輛小車,除此外沒有任何生氣。繞到后門,空曠的后院堆砌著各種雜物,非常凌亂。
記者試圖進入大樓,被門口的保安攔了下來。保安告訴記者,他們是平安保險公司派來看護大樓的,由于無人入住,大樓的院子已改成了停車場,除了看護大樓,他們還要負責看車。“不僅外表,里面也已經不行了,年代太長了,不過大樓還是挺結實的。”保安說道。記者隨后采訪了平安保險相關人員。工作人員介紹,這座老建筑的確是該公司的房產,自從公司搬遷到東部后,就一直空置,目前只有保安人員每天輪流看守。為了讓老樓重新煥發生機,才委托拍賣行找合適的買家。
文物局:
老樓允許拍賣但不許拆建
2009年8月,始建于1905年的德式建筑、位于廣西路上的
“紅房子”掛牌出售時被文物保護部門叫停,那么這棟同樣有著百年歷史的德式老樓為何沒在被禁拍之列呢?對此,青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湖南路39號雖說已列為區級文保單位和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筑,但其并非國有文保單位,而是由企業持有,這是與“紅房子”根本的區別。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該樓可以進行產權轉讓并抵押,不過在轉讓的過程中禁止賣給外籍人士及外企。此外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不允許私自改變該樓的結構,但可做適當的裝飾裝修、改造美化。
專家建議:
綜合開發才能長遠發展
得知德式老樓要變身博物館,魯海很高興,他希望這棟優秀的德式老建筑會成為繼德國總督府小學、德國海恩大樓等老建筑改造之后的又一次成功的探索。“青島的省級、市級優秀歷史文物多達一二百處,其中不少老建筑面臨著開發利用難題,湖南路老樓拍賣改造是個有益的探索,是好事。”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樹楓教授說,不過,他對該樓將改造成瓷器玉器方面的博物館提出了一點自己的看法,“青島在瓷器、玉器方面的積淀相比國內其他城市來說不算深厚,而要建成博物館,沒有相當的積累和豐富的展品很難吸引各方關注,這對其長久的開發利用是個考驗。”張教授建議說,“何不以
‘東萊銀行舊址’的名義打造成銀行方面的博物館?當年青島是山東乃至全國的金融中心,聲名遠播,如今中山路上仍聚集著多家金融機構。當然,整個項目不能僅僅改造成博物館,應該進行綜合開發,才能走得更長遠。”(記者
孫靜芳 實習生 孫文馨 制圖 李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