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了2011年的瘋狂,年底時,政府連續出臺了幾項政策文件,為勢頭如火的文交所打了幾針鎮靜劑,把藝術品類證券化的份額交易拉入了黑名單,一時間,各地文交所紛紛撤牌停止交易,更是在今年初的會議中,要求將文交所的清理整頓工作限制在6月30日之前完成。雖說有著政府出臺的強制性文件要求,但并不是所有文交所都乖乖的聽話,在規避政府限制之外,紛紛另辟蹊徑,轉型經營。近日,在福建,就有新生的海峽文交所掛牌成立。
雖說在“49號令”中規定,清理整頓期間不得設立新的文交所,但這次揭牌成立的海峽文交所則是在2011年10月就已注冊成立了,也算是趕上了文交所遍地生花的末班車。當時,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批準下,白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都市報社和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等福建省主要的文化企業聯合出資注冊成立,立在打造福建省文化產權交易平臺。在這幾個大股東中,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是省委直屬事業單位,福建省第一家傳媒集團;海峽出版社和海峽都市報都是國有企業,而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也是福建最具規模的藝術品拍賣企業,另外擔任海峽文交所董事長的謝晶思,同時也是海峽都市報社的社長;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擔任文交所的一把手,而這些企業又有著堅實的社會地位,充足的資金來源和良好的公信力,這為未來海峽文交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石出和依靠。
在2月25日的掛牌成立發布會上,文交所總經理葉少波就表示,海峽文交所與其他文交所的單一的類證券化模式不同,其經營模式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獨創的“福建模式”,即先立足與藝術品實物交易和整體文化產權交易,活躍文化產品市場,盤活各類文化資源。今后再根據國務院及監管部門的相關文件,規范化開展藝術品電子化交易,讓藝術品的虛擬化交易有堅實的市場和產業做后盾。對此,海峽文交所將計劃打造“三大平臺”,即藝術產業運營平臺、文化產權交易平臺和文化產業融資平臺。
在針對被禁止的藝術品類證券化的份額化交易模式,海峽文交所提出了一種名為“藝術品交流會”的模式,其宗旨在改善藝術品“買進容易變現難”的困局,操作方式就是由海峽文交所先向收藏愛好者征集藏品,在經專家組鑒定評估后,將品質不佳或價格虛高的藏品剔除,甄選出優秀藏品與送件人協商、簽訂委托銷售協議,并定期舉辦交流會展覽,明碼實價的進行銷售。文交所淚關負責人說這種交易模式可以有效結合展會和經紀人的優勢,對買賣雙方均有保障。業界有人將此評價為在藝術品市場中除了拍賣會、商浦經營和個人經營之外的“第四種交易模式”。據相關報道,目前交流會的市場反應良好,首屆海峽藝術品交流會一壽山石專場兩天就成交了361.23萬元,成交率突破60%,第二屆沉香象牙專場共交易66件藏品,成交率為49.2%,成交額為170. 32萬元,就在3月3日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交流會一壽山石專場上,也完成交易了103件藏品,成交額這254.37萬元,成交率為56. 6%。依據這些數據,可以說海峽文交所的“藝術品交流會” 模式算是初步獲得了認可。
此外,海峽文交所還開辟了簽約藝術家制度,以經紀人制度與藝術家進行深度臺作,并致力培養一批具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家同時,還在掛牌成立當日,與中國建行福建省分行簽署戰略協議,意在將文化產業與金融對接,預計將共同開發文化產業類金融產品,并在藝術品基金的基礎上再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對于具體的投資方向,文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峽文交所將立足福建,充分發揮其工藝美術的資源優勢,發掘壽山石、漆畫漆藝、沉香象牙木雕等各門類的投資價值。目前,海峽文交所正與其股東之一的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共同聯辦2012福建東南藝術品春季拍賣會,這也是文交所計劃的重點頂目之一。
在深陷清理整頓的文交所市場中,海峽文交所的出現無疑是一個閃光點,但其是否能成熟健康的發展下去,還需日后的不斷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