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何香凝美術館建館十五周年,何香凝美術館推出館藏何香凝藝術精品展“何香凝:丹青寫煙霞——何香凝美術館建館十五周年”。展覽由何香凝美術館主辦,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支持,房樺、楊克寧策劃。將于2012年4月18日至5月20日在何香凝美術館,展出85件何香凝藝術精品,全面向公眾展示近現代女性藝術家何香凝的繪畫成就。
“丹青寫煙霞”,出自何香凝1931年創作的題畫詩《梅花》:“俗慮塵心且盡賒,丹青為伴寫煙霞。沽酒莫愁阿堵物,石頭城下賣梅花”。此詩奠定了何香凝以繪畫為伴、清雅脫俗的品格。“丹青為伴寫煙霞”反映了何香凝在民國時期棄職去國、賣畫籌款的史實,也見證何香凝終其一生對藝術的摯愛。故此,本次借用何香凝的詩句作為展覽主題,亦概括出她的藝術人生。
虎 1934年 147×61cm 設色紙本
展覽從藝術社會史的角度,將關注點指向女性藝術家何香凝,就其“文化資本”的建立、累積和運用的問題展開考察。“文化資本”出自皮耶?布迪厄的社會學概念,指可以賦予權利和地位的文化知識,由此累積而成的一種社會關系。而擁有大量文化資本的何香凝,在藝術才華之外,又是如何使其文化資本發揮作用。本次展覽按歷史階段分為兩個主題單元,囊括了何香凝在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后的主要繪畫創作。
民國時期是何香凝參與民主革命和藝術創作的重要歷史時期。何香凝的政治身份、社會活動與她的藝術創作,三者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但這關系通常被認為其藝術創作的動力來自于時代、環境的需求。盡管如此,在近現代中國畫變革中,早期留學日本的何香凝的創作卻又向中國傳統文人派靠近。作為社會活動家的何香凝,其畫作的經營周轉,是一個值得引起我們重新關注的問題。展覽的第一單元希望從何香凝在民國時期的繪畫資料中,考察、梳理她在創作和運用的不同方式。此單元以何香凝如何運用自己的“文化資本”為個案,反映民國時期文人畫家與“文化資本”的關系。
把酒當歌 何香凝、廖承志等 1950年代 130×63cm 設色紙本
新中國建立后,何香凝為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至1966年期間,何香凝以僑務、婦女工作為主要事業,藝術活動成為她晚年生活的組成部分。期間,何香凝與孤居臺灣的于右任唱和詩作,及歲寒三友題材的創作活動,成為這個時期她與臺灣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在文藝交流活動方面的主要事件。無論是獨立觀察何香凝的政治生涯或藝術活動,抑或是兩者交叉的部分,何香凝與臺灣的相關藝術活動,也是反映何香凝在建國后藝術獨特性的一個重要案例。故此,展覽的第二單元將重點呈現何香凝的合作畫,展現其晚年繪畫的主要面貌。
以上兩個單元,分別以橫向的何香凝繪畫個案和縱向的歷史線索,延伸出近現代藝術家個案研究中關于文化資本的累積和作用的問題,其不因朝代更迭而改變我們對傳統精英的判斷和衡量的準則。政治身份是保護何香凝藝術家身份的一個重要因素,藝術家身份又為她在民主革命、婦女運動等社會活動中擴展了影響力。這互為因果的關系使何香凝在海內外、政府或地方上的各種往來中,都享有高度的社會聲望。她在生活和事業中也有意識地運用這個資本,拓展了近現代女性藝術家在藝術史上更多的活動空間。通過何香凝畫作的樣式,將重構何香凝藝術創作和應用的情境,其中交叉的部分也促使我們可從復雜的社會史現象中尋找更多關于何香凝藝術研究的切入點。
作為建館十五周年系列活動,何香凝藝術精品展將于今年8月、9月分別于南京、廣州巡展。
江淹埔畔 何香凝、潘天壽 1958年 132×69cm 紙本水墨
松風流水 何香凝、傅抱石 1963年 131×66cm 紙本水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