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獎現場:CCAA創辦人烏利?希克(左),CCAA總監劉栗溧(中),小漢斯(右)
11月22日,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北京辦公室(CCAA cube)邀請英國蛇形美術館總監,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評委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在CCAA cube進行“小漢斯與我”的即興對話。
此次對話在小漢斯與五位中國策展人之間進行,主要圍繞“當代藝術批評、策展”等問題進行討論。對話人通過彼此問答方式,力圖找到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答案,交流經驗、并相互啟發。參加此次對話的中方策展人分別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博士,詩人、藝評家及策展人朱朱先生,多媒體藝術家、策展人、2012年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藝術家獎評委李振華先生,民生現代美術館代理執行館長李峰先生以及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總監劉栗溧女士。
烏利???酥罗o
“小漢斯與我”對話活動之前,中國當代藝術獎總監劉栗溧就中國當代藝術獎、中國當代藝術獎文獻庫以及中國當代藝術獎沙龍的工作、活動內容進行了介紹。隨后,中國當代藝術獎創辦人烏利???停║li Sigg)講述了從98年創辦中國當代藝術獎至今15年來的經歷和變化,分享了他和中國當代藝術的故事及看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對話小漢斯
對話王璜生——策展人身份與美術館策展人機制的探討
在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的對話中,二人圍繞策展人身份、策展人機制和公共美術館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策展無處不在
小漢斯從自身的策展經歷講起,并談及了他對“策展”的看法,他認為,“策展”處處都在,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單一學科領域。同時,他指出,宏觀意義上公共機構的“策展”應包括以下四個功能:保存(即對文物的保護和研究),藏品選擇(即有計劃有標準地補充新藏品),藝術史研究(即像教授一樣研究、調研,不僅對歷史梳理,更應著眼當下視野)以及布展工作,而后者在當代藝術的策展中顯得尤為突出。
“移動策展人”
針對王璜生提出的中國沒有完善而固定的策展人機制,策展人和美術館體制游離的尷尬境遇,小漢斯認為,“移動策展人”是一種好的突破方式。策展人未必一定要固定為某一個美術機構服務,他應該保持靈活、自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旅行研究,保持一種“既身處美術館之內,又云游于美術館之外”的特殊身份。
策展人、詩人朱朱對話小漢斯
對話朱朱——從“廚房展”到《策展簡史》
朱朱不僅是詩人、藝術策展人和藝術批評家,同時還是2011年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的獲得者。小漢斯對其詩人的背景尤為感興趣,兩人從小漢斯策劃的首個展覽“廚房展”聊起,談及“移動中的城市”、“中國發電站”巡展、89+項目活動以及“馬拉松對話”和《策展簡史》,對話內容幾乎梳理了小漢斯所有最為重要的策展節點。
“我的迂回之旅”
朱朱的第一個問題是想了解小漢斯在最初進行策展的時候,他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小漢斯從“廚房展”談起,他提出1987-1992年期間是對他極為重要的五年,在此期間他不斷游歷歐洲各國,在旅途中不斷思索同一個問題——“我到底能用展覽這種媒介或形式做點什么?”,這是他選擇策展和從事策展事業之初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和挑戰。然而,正如愛倫坡所說:“有的時候你看不見它,只是因為你離它太近。”小漢斯在隨后的工作中發現原來他竟然沒有意識到那些藝術家就在他的身邊,而通過與藝術家的深入了解、交談,他最終把自己那間堆滿書籍的廚房開辟成了一個展覽空間,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展覽應該“去除門檻兒”
從“廚房展”以后,小漢斯策劃過大大小小各種展覽,然而他談到,在那些大展之余他每隔幾年都要尋找一些有意義的住所、公寓、客房或是小空間策劃一些小展覽。因為在小漢斯眼中,這些小展覽正如他最初的“廚房展”一樣,總是給人以親密感。美術館展覽應該和這種給人親密之感的小展覽有所均衡,因為小型展覽更容易呈現和探討藝術家及生活的關聯。小漢斯說:“小與大、親密與公眾的關系是我一直感興趣的話題。一方面我們有那種紀念性的、系統機制內的大型展覽,一方面我們應該去除門檻兒,舉辦各種親密細膩的小展覽。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意義?!?/p>
“00后當代藝術”VS “89+”
在對話中,小漢斯發現朱朱格外強調了2000年以后的中國當代藝術,他認為這和89+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89+由小漢斯和西蒙?卡斯泰(Simon Castets)聯合發起,旨在關注1989年及89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并從而進行跟蹤調查。之所以選取1989年,是因為這一年有太多跨時代意義的大事,如互聯網出現、柏林墻的倒塌、他們伴隨著數字媒體長大,有了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與詩歌的關系也分外密切。小漢斯非常好奇中國的年輕人如何看待詩歌與藝術,朱朱的回答中表示,在他這一代人中,寫詩是唯一或者相對神圣的表達自我情感的方式,然而在新一代的年輕人中,這種方式已經比較普遍而且相對自由很多了。
2012年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藝術家獎評委李振華對話小漢斯
對話李振華——關于“時間”和“空間”的策展
策展人李振華同時也是多媒體藝術家,并擔任2012年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藝術家獎評委。二人的對話從展覽《Do It》項目開始,它是小漢斯策劃的唯一一個不斷持續、能被無限重新激活的展覽。
在小漢斯的回憶中,他認為在2000年以前,自己的策展工作集中在對空間的關注上。90年代,小漢斯經歷了各種空間形式的嘗試,從室外到室內、從大型美術館到私密住宅及客房。然而,2000年之后他更想擴大這種研究維度,希望嘗試關于“時間”維度的展覽。小漢斯在巴塞爾做的《兩個人的時間》就邀請兩位藝術家在同一場地分別用15分鐘做一個歌劇般的藝術表演。包括創立于2005年的馬拉松項目,它不但是一種群體對話及交流,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是一種時間的記錄和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