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象空間外景
2018年7月8日,一場名為“超然”的中國油畫名家邀請展在位于北京高碑店吉里藝術區的勢象空間拉開帷幕。這次展覽匯聚了徐芒耀、楊飛云、郭潤文、冷軍、李貴君、朱春林、常磊七位中國寫實畫壇的代表藝術家,展覽共展出了他們近年來的新作40余幅。對于創作周期較長的寫實油畫來說,可謂一場難得的視覺盛宴。
展覽現場
本次參展藝術家,從出生于上世紀40年代的徐芒耀,到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常磊,以及分別出生于50、60年代的楊飛云、郭潤文、冷軍、李貴君、朱春林,可謂代有其人,對油畫品格的堅守和個人風格的探索,是他們一致不懈努力追求的方向。他們雖生活創作于不同的城市,但日常藝術交流密切。近年來,當代藝術的喧囂以及對現代藝術的回溯,使得作為古典藝術代表的寫實油畫往往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然而在寫實標簽表象之下,人們往往忽視藝術家真正的內涵追求。
展覽現場
徐芒耀生活于上海,本次展出了肖像作品以及2018年的歐洲街景寫生小品。他在自述中寫道:“我正是力圖用西方寫實油畫的手法來表現現代人的藝術觀念。我深深地認識到在藝術的道路上,要時刻警惕追逐時尚的盲從,現代性的口號在我們的時代已被演化為一種時尚,時尚總是要過時的。也許可以這樣說,我想通過我的創作,追求一些恒久的理念。”
展覽現場
楊飛云展出的作品,包括《簪花仕女圖》等三幅以室內模特為對象的人物畫創作和三幅現場寫生作品。在顯露作者扎實厚重的寫實造型功力同時,筆觸色彩之中顯示出博大厚重的氣象。對中國傳統人物的借鑒,使畫面愈加趨向平面與整體。正如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她的目光與微笑穿越了數百年,楊飛云在人物畫的創作上追求可以穿越時空的動人力量,通過對眼神與內心的描繪體現出時代與歲月的痕跡。
展覽現場
郭潤文生活于廣州,展出的作品以近年的人物肖像為主。其中,作于2017年的一幅正側面的人物肖像《距離》頗為引人注目。人物單純靜穆,端莊整潔,在強烈的明暗對比下,發膚與服飾都表現出一種質感,通篇呈現出一種古典的秩序,沒有任何冗雜之多余,顯露出一種當代的氣質。
展覽現場
冷軍,被冠以“超寫實”標簽的他或許是在社會上引起最多的驚嘆的油畫家,他與郭潤文等藝術家的“斗畫”也為人津津樂道。本次展覽中展出的3幅作品或許就是來自于“斗畫”過程中,他常邀請藝術家到自己的畫室內寫生,當別的藝術家專注于模特的刻畫,冷軍則把藝術家、模特連同畫室的場景都收入了畫中。因為畫的是瞬間場景,因此需要藝術家的快速作畫,呈現出須臾之間的生動,并未追求所謂繪畫的完整性。這其實也揭秘了冷軍的創作過程——先以大色調鋪陳氛圍,再在局部精雕細琢,直至纖豪畢現。這幾幅作品以“寬屏幕”的視覺呈現,這其實也是今天手機攝影的時代留痕。
展覽現場
李貴君展出的大多是近三年的人物系列,在畫面中青春美好的少女形象以特定的姿勢、動態與具有象征意味的飛鳥、黑貓、紅玫瑰等效顯出當代社會之中人們特有的精神感受。經過精心構思的畫面結構,精細繪制的細節語言無不傳達出一種精致,正如他所說:“中國人在對傳統油畫語言的研究和表達上,我做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繪畫就是繪畫,重要的不是去詮釋什麼理論,而是應該提供給人一種由眼至心的美妙體驗。”當把一切多余的場景、人物去掉,他用最簡潔的形式表現縈繞在他心頭的——靈性。
展覽現場
朱春林展出的是近年的肖像創作與風景寫生。他描繪的都是普通的生活場景,但永遠有一種詩意和來自宗教的純凈與靈光。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王魯湘在文章中特別提及他的《祭壇》,他說:“我想特別提到朱春林的參展作品《祭壇》。這幅靜物畫有一種外光環境下的明亮清晰,物無遠近,皆歷歷鮮明,物無貴賤,皆排列整潔,物無中心,皆在其位——朱春林的這幅《祭壇》,對傳統的靜物畫所表達的古典秩序是一種顛覆,是去除等級、階層、中心、邊緣之后的‘平世界’的新秩序——這是一種新時代的大超然。”
展覽現場
常磊則展出了近年的人物和靜物系列。在接受采訪時,常磊說:“每一次創作的時候,我過往的經驗都不能發生作用。因此一幅畫的創作往往要持續很長時間,每一次畫完都感覺精疲力竭,有很強的挫敗感,但隔一段時間,卻又發現這幅作品也許并非一無是處。我的創作過程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的。”談及寫實油畫在今天的環境問題,常磊說:“過去我們談藝術多元化,往往是建立在‘一元論’的基礎上,而今天則是真正進入的藝術多元化的狀態。”
藝術中國現場采訪勢象空間創始人李大鈞
勢象空間創始人李大鈞也認為:“只以寫實、具象、表現、抽象等分類已經不足以概括、表達油畫藝術在中國當代的樣貌,更不存在這個畫種比那個畫種高級,那個畫法比這個畫法重要的理論結論。1000多年前,司空圖就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做了闡釋,古典與現代、寫實與表現、具象與抽象這些語匯,多元、融合、分野、對立、有無、限制、自由、惚恍這些觀念,都有各自的表達,尋源問道的探索精神,才是藝術的使命。”他說:“在群體和個體之間,我們更關注藝術家的個體狀態和藝術的個性價值, 作為獨立機構的立場,則是發現、呈現、推介。 ”
藝術中國現場采訪展覽學術主持、文藝評論家王魯湘
在學術主持、文藝評論家王魯湘看來,“距離”和“超然”是這個展覽的兩個關鍵詞——“一切看似非常寫實具象的古典主義表達,都有森嚴如雷池的審美距離:藝術家與世界的距離。”正是有距離,才產生了對客觀世界的敬畏,才有了寧靜的觀看,誕生了美。因此,他說:“沒有距離,就沒有‘超然物外’的姿態;也就失去了藝術的自由。七位油畫家潔身自好的距離和超然,便獲得了堅守自由的詮釋,因而彌足珍貴。這副姿態所呈現的‘貴族’氣息,漠然,高冷,超拔,專業,小眾,稀缺。”
展覽現場
七位藝術家的創造,我們不由得再思考“超然”的多重含義。超然,不僅是指七位具象藝術家們在藝術創造中超越客觀物象的描摹,得其精神,也意味著對當下喧囂世界的超越,對古典品格的秉持,對寧靜內心的堅守。在數字化、碎片化的時代,回歸反觀人類的內心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需求。在當下,我們正需要這種“距離”與“超然”。(文/許柏成)
參展藝術家及部分作品:
徐芒耀
徐芒耀 《低音提琴演奏者》 80x40cm 2016年
徐芒耀《英子》 80x40cm 2013年
徐芒耀《奧塞爾老街的下午》46x65cm 2018年
楊飛云
楊飛云《簪花仕女圖 》180x120 2012年
楊飛云《青島女孩》160x140cm 2013年
楊飛云《鹿場老人》 130x95cm 2015年
楊飛云《新裝新人》116x81 2015年
郭潤文
郭潤文《距離》57x47cm 2017年
郭潤文《月悅》55x50cm 2017年
郭潤文《美國女孩》61x46cm 2017年
郭潤文《習作》 2016 80x50cm
冷軍
冷軍《畫室寫生之六》40X80 2016年
冷軍 《畫室寫生之七》40X80 2016年
冷軍《畫室寫生之九》40X80 2018年
李貴君
李貴君 《紅玫瑰》200x180 布面油畫 2015-2018年
李貴君《信仰》110x180cm 2017年 布面油畫
李貴君《一切是否完好如初》105x75 布面油畫 2011年
朱春林
朱春林 《靜靜的時光》 130×112 布面油畫 2014年
朱春林《祭壇 》130×112 布面油畫 2018年
朱春林 《隴東人家》 67×113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常磊
常磊《大提琴》 155x107cm 2018年
常磊《美卉》 80x60cm 2018年
常磊《藕 》80x100cm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