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國國家話劇院終于喬遷了新居,正式告別了帽兒胡同45號的舊址。當天慶典上,老藝術家雷恪生和兩位青年演員捧著印有“中國國家話劇院”的牌匾走向新址,袁泉作為青年演員的代表接過了牌匾,這似乎也標志著老國話精神的傳承。隨后的致辭中,袁泉幾度哽咽,畢竟,國話人在帽兒胡同45號留下了太多的回憶。
2001年12月25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合并組建了中國國家話劇院,國話從建立一開始就打上了先鋒與實驗的烙印,國內話劇無數挑戰傳統的創新突破均來自于這里。1992年,孟京輝導演的《思凡》是國話小劇場的開張作品,當年的制作費用只有區區7000元,在今天還不夠買盒飯的。可憑著對戲劇的執著和熱愛,國話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
老一輩的國話人把自己整個藝術生涯都獻給了國家話劇院。演員呂青1982年畢業以后就進了劇院,至今已將近30年。呂青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國話“老帶少”的傳統——老一輩藝術家總是無私地幫助青年演員。如今,呂青的女兒也將登上話劇舞臺,畢竟是在帽兒胡同45號院里玩大的孩子。
曾經的國話人演出過在今天難以想象的“神作”。1998年,劉威演出了話劇《科諾克或醫學的勝利》,這部名字拗口的話劇中云集了眾多大牌,包括姜文、陳建斌、王學圻、方青卓等,時至今日,這樣豪華的明星陣容只有在電影中才能見到了。
如果不是通過現場一段視頻親眼所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章子怡、李冰冰也是國家話劇院的一份子。雖然都在大銀幕上發展,但兩人還是表示希望有機會回到劇院演一出“離觀眾很近”的舞臺劇。
國家話劇院是青年演員成長的地方,演員們人生最寶貴的年華與國話舊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段奕宏(在線看影視作品)剛進國話時,為了能夠讓他安心工作,劇院專門為他申請了留京名額。段奕宏稱“為國話做的還不夠”,能進國話是他“一生的榮耀”。當晚的揭幕話劇《四世同堂》中,段奕宏扮演了說書人,算是兌現了自己為國話多做事的承諾。
演員周杰畢業后被分配進入了當時的中國實驗話劇院,住的是8平米的小屋,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兩三百元,即使如此,周杰還是相當感激劇院能在北京給自己提供一個“有暖氣的地方”。
曾經的國家話劇院是戲劇人夢開始的地方,如今,夢還將繼續,唯一的區別,只是換了一個起航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