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作為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基礎性工作,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重要。建國以來藝術培養模式不斷發展,到如今我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了自己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應嘗試對新形勢下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求為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作出貢獻。
藝術教育人才的培養所受關注甚少,受此影響,藝術教育專業在高等師范院校長期處于“邊緣學科”的地位,無論是受重視程度,還是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與其他專業相比都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對考生的文化基礎課程度要求甚低。這種先天不足,使得藝術教育專業人才在相同的培訓時間內,很難達到職業教師的共同要求。筆者認為,藝術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側重點應該在提高組教施教能力上,即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不但能夠表演,更重要的是使受眾理解把握藝術的內涵。但是,從高校目前考評藝術人才的辦法來看,側重于“演”的部分,而對“講”的部分的標準、要求普遍偏低,因而使得相當一部分藝術教育專業人才的邏輯分析與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大欠缺。“德”即為師之德、為人之德。當前,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而言,更側重人才能力、人文精神的養成和提高,重視培養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說更加強調使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德育的教育和養成。這就要求未來的施教者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
要建立藝術人才教育培養的長效機制。由政府牽頭,組織有關部門,不定期研討、商議、解決藝術人才教育培養的有關問題。實施“文教結合工程”,按照市場化、社會化原則,動員社會各界共同抓好藝術人才的教育培養、考核評價和交流配置。充分發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著力完善“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機制,對有市場特殊需求的藝術人才培訓項目進行公開招標,對承擔并出色完成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由政府出資購買其提供的教育服務。
要跟隨時代步伐,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藝術教育人才應當具備比較扎實的藝術理論素養和較為廣搏的文史哲及其他相關的知識基礎,還應具備職業教師的共同素質,這些都是藝術教育人才的充要條件。而一定藝術實踐能力則是藝術教育人才的必要條件,在藝術教育人才培養中,相對前兩個方面,應處于次要位置。當前,過分倚重藝術實踐能力而忽視其他充要能力的提高。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機構必須針對自身的特點,加強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理清培養思路,因專業、因人制定合理的培養規劃,防止因盲目、無序的“粗放式”培養方式,而導致素質不高的藝術教育人才“批量”產生。
要拓寬選拔渠道,豐富人才來源。提高藝術教育人才的整體素質,必須從源頭上抓起。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改進選拔辦法。藝術教育考生錄取的基本底線應與全國普通高等院校招生錄取的底線相一致。考慮到學生精力,可將藝術專業理論考試列入可選內容,即可以替換其他考試課目。術科考試應放在高考后進行,參考資格應為達到普通高校基本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這樣就抬高了藝術教育考生素質的起點,同時也避免了因高考前突擊術科而影響文化基礎課成績。同時,要拓寬選拔渠道。高校應將選拔對象以面向應屆考生為主,逐步過渡為多元化的選拔渠道,即適當比例地招收其他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中等專業生以及社會人才,通過拓寬入口,擴大生源基礎,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在人才。
要促進交流合作,在交流中提高專業水平。創造條件讓藝術教育人才參加大專院校進修培訓,以提高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相關部門應制訂政策,為提供相應的學習費用。為使在藝術教育人才的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應把事業心強、業務條件好、有發展潛力的人才選送到專業對口的高等院校深造。這樣的培養教育可以使他們對其專業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專業技術用來服務本職工作,以提高演職員自身水平和整體水平。聘請專業老師授課講學、現場指導。為加快人才培養進度,在 “送出去”的同時,還應該采取 “請進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名家進行講學、授課或現場指導,不但增長專業知識,也能提高自身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