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正在咨詢孩子的學習問題 本報記者 王偉琳 攝
本報記者 王偉琳 丁寧
1月24日,本報與學大教育舉行的“孩子學習有問題,專家?guī)湍鲈\斷”公益活動結束。活動開展近一個月來,共有來自全省的近三百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學習問題個性化分析診斷系統”測試,并收到了專家開出的“教育處方”。本報從孩子的眾多學習問題中選出了三個被家長視為“頑疾”的問題,請學大教育總部研發(fā)中心總監(jiān)、原北京四中副校長李建華博士進行了解析。
【頑疾一】 孩子學習磨蹭
問題:孩子學習磨蹭是參加活動的家長反映最普遍的問題。很多家長想在周末、假期時給孩子一些玩的時間,但前提是孩子先寫完作業(yè),可是孩子常常一磨蹭就是一天。看到孩子坐在書桌前痛苦的樣子,家長也很無奈。一些家長曾經嘗試過用獎勵的方式,也嘗試過用嚴厲批評的方式,可是效果都不是很好。
專家解析:李建華建議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喜歡做的事,而在孩子的眼中,寫作業(yè)是一件與喜歡做的事沒有任何關系的事。孩子學得不投入,效率低,自然耗時,而耗時越久,越得不到玩的機會,這樣會讓孩子進入惡性循環(huán)中,學得不開心,玩得也不盡興。
李建華分析認為,想改變孩子學習磨蹭的問題,家長可以分兩步走:首先,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明白寫作業(yè)也是一種責任,只有完成了自己的責任才能玩。其次,讓孩子養(yǎng)成專注做某一件事的習慣,在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習慣時,家長應講究一些策略,或從事例入手,或從自身經歷入手,對孩子進行教育。另外,家長應關注孩子在學習上是否有困難,如果有困難則應幫助孩子把困難克服掉。“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困難,那么學習磨蹭的問題一般一個學期即可解決。如果家長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可以將孩子送到有關教育機構參加習慣養(yǎng)成課程的學習。”李建華說。
【頑疾二】 數學難入門
問題:在參加活動的學生中,找不到學習數學方法的學生約占三分之一。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出現應用題后,數學成績便開始下降,隨著成績的下降,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數學了。
專家解析:李建華表示,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數學被塑造成了抽象的概念,學生們認為數學就是解題,算不對就是錯。其實數學是對生活的一種理解,也是一種觀念模式,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目前,他正在進行一項名為“好玩的數學”的研究,讓學生用最自然的方式理解數學,而非機械式地記住運算公式。
如果孩子目前上三年級,家長發(fā)現孩子學習數學有問題不用著急,因為低年級的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低年級的數學課程尚未與生活脫節(jié),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出數學問題。孩子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學習,成績自然也會提高。
【頑疾三】
不間斷補課 成績卻未提高
問題:不少家長抱怨,補課的錢沒少花,可是孩子的成績卻沒有明顯提高。
專家解析:李建華分析認為,補課如同看病,不見效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安排孩子的學習不能盲目,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復雜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對于補習,他建議家長抓住孩子學習問題的癥結,重視補習過程,關注其中的變化。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課外輔導。” 李建華說,學大的輔導實踐表明,一對一輔導更適合以下四類學生:
一是成績比較差,平時在學校跟不上,被越甩越遠的學生。學大的經驗是,讓這些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減慢學習進度,降低學習難度,慢慢“喂”,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改善其學習方法和習慣,待這些被全面矯正后再加快課程進度。
二是學習成績中等,單科、專項較薄弱,拖累總分成績難以提高的學生。學大的對策是,先補“漏洞”,夯實基礎,再進行單科、專項訓練,改善學習方法和技巧,突破拔高。
三是成績好,平時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優(yōu)秀學生。由于老師在上課時要照顧多數學生的水平,不能滿足這些尖子生的特殊需求,所以他們需要通過一對一的輔導來尋求更高的突破。
四是跟父母或老師有矛盾,被關愛太少,在學習上有抵觸情緒的學生。學大的經驗是,“澆樹要澆根,教人要教心”,選派性格溫和、耐心細致、富有愛心的老師“暖化”學生,將學生的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的學習動力。
目前,中小學生正式進入寒假集訓期,如何對期末考試進行總結分析,以便準確把握失分“元兇”;對下學期的課程進行有效預習,實現成績的突破?專家表示,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指導,利于找到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大教育會在活動之后繼續(xù)針對以上問題對中小學生進行全面測試及個性化輔導,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