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扶持計劃”核心:為青年搭橋鋪路
中國美院的校園里面有一萬多青年學子,教師隊伍也有六七百人,“青年扶持計劃”自然是立足學校的關系。楊勁松表示,“我們計劃每年能夠挑出3-5個學生,再挑出3-5個青年教師,為他們策劃做展覽。但是跟商業、跟政治無關,只是給青年教師和學生一個機會。我期待,每年能夠有5-8個通過錘煉、通過‘青年計劃‘的扶持出現的好展覽。” 當然,扶持計劃不僅僅是在校園內,只要是畢業于中國美院的年輕人,都可回來受益于“青年扶持計劃”。這也讓畢業出去并繼續從事藝術創作的年輕人,對學校有一種向心力。
其實,在去年“青年扶持計劃”就已試水開展,如年初的“不一不異·中國青年藝術家實驗展”以及“品物——雕塑作品展”,接下來,美術館還會選擇5-8個展覽,安排空檔期給這些年輕人來做。這種扶持并不只是幫他們掛掛畫而已,美術館會是整體地幫他們來做文化梳理。通過媒體、網站的宣傳,邀請國內優秀的經紀人,批評家一起來為年輕人指導。而這其中的支出都不需要學生買單。“我們是在關注他、培養他,同時給予他一個成長的條件,不是要他們立馬有回報。我們現在是自己造血,造完血以后供血給年輕人,就可以保證一個比較良性的關系。我們希望青年人能夠在扶持計劃里意識到他們所努力的專業和方向是有價值的,至于將來怎么樣,我們不去規定他。我們‘青年扶持計劃’的核心即是重在三年、五年或十年的長遠計劃,去給青年人搭橋。”
在“不一不異·中國青年藝術家實驗展”上,楊勁松教授提出了“無墻學院”的概念。“不一不異”展由兩個部分組成。A部分(15人),由在學院內各專業執教的年輕教師組成。他們雖不能涵蓋學院的全部生態關系,這批人卻是近年來活躍于國際國內新藝術活動中的焦點人物。他們以各自獨立的藝術方式,拓寬了中國當代藝術接觸社會的界面,豐富了新藝術建構中國主體意識的創新經驗。B部分(12人),則是先后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各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國內外的重要的文化現場里以其獨特的藝術角度,參與社會變革,實現著個人介入歷史進程的理想。他們在不同的國內外視覺文化碰撞中奪人眼目,被國際、國內重要文化機構和重要藝術大展列為“杭州現象”。在開幕后,由藝術家、策展人、藝術經紀人和學生之間舉行了開放式的研討會。楊勁松教授表示:“很多同學和市民表達了對此次展覽的觀感和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美術館以后將會全力增加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希望以后大家來西湖邊旅行的時候,將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重要的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