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的民營美術館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尤其在上海地區表現明顯。比如去年年底開館的龍美術館,剛開館不久的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以及將要開館的昊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浦西館等。但伴隨著民營美術館陣營的建立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如何保持學術獨立、如何引進美術館管理人才、如何解決非營利與以資金來源為重點的行銷模式和管理模式建構等等。相對其他方面來說,人才是重中之重,是維系美術館運營的軟實力。美術館硬件建設日趨先進和完善,而美術館內部人才結構及其學術研究能力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美術館人才的缺乏是各大美術館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內美術館普遍缺乏專業的策展人才、美術館管理人才和公共教育推廣人才,這直接影響了美術館的專業化程度。目前國內美術館人才方面存在著幾大問題:第一,美術館學、藝術行政管理,以及藝術展覽策劃等專門學科,在中國大陸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水平還相當滯后,基于國內大多數美術院校并無相關專業設置的國情,對于美術館人才的培養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和環境;第二,大多數美術館工作人員并沒有視覺藝術方面的學習背景和專業訓練,他們大多是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逐步鍛煉成長起來的,工作中存在著經驗主義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支撐;第三,美術館內部人才結構的失衡,學術人員與行政人員的比例不合理,人員的年齡結構與專業素質不理想等等隱患。
目前國內美術館招聘人才的普遍要求
美術館招聘人才的四個重要因素:第一,學歷;第二,專業;第三,經驗;第四,能力。學歷被放在了第一位,其實不言自明,學位證書就像一張門票,有了這張門票,才有機會進去“談判”。在專業方面要求定位不能過于明確,眾所周知,國內的美術院校缺乏美術館管理專業,因此難以招聘到與美術館崗位絕對匹配的人才,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藝術類相關專業人才。雖然經驗和能力不是首要招聘的條件,但卻是重點。國內大多數美術館館長都是從藝術家或策展人開始做起,通過對藝術博物館學的自學研究一步一步從實踐中脫穎而出的。
像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畢業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曾在中央美院讀研并留校任教。而后任中央美院院長助理一職,緊接著又榮任中央美院副院長,這才有機會從事管理工作。同時范迪安是著名策展人,美術評論家,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以及藝術博物館學研究。這些經驗足以讓他勝任美術館館長一職。另如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執行館長王純杰,藝術工作者,從事繪畫、裝置藝術創作和舞臺美術設計。王純杰曾任教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曾任香港藝術館推廣香港藝術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委員會主席,03年任北師大珠海分校國際傳媒設計學院院長。這些經歷也使得王純杰有了相對比較充足的條件去從事美術館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