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過往的歲月和歲月中的歷史,往往要退到一定的距離,才能看得清楚。在南粵那場百年不遇的持續寒風冷雨中,那場始于2008年1月26日發生在廣州的“非常春運”中,由于粵北風雪封路,廣州火車站擠滿了滯留的旅客。寒雨霏霏,冷風刺骨,為了那數十萬進退維艱的旅客的安全,4名奮戰39小時后剛剛從執勤一線輪換下來的戰士,竟然不覺間站著睡著了,路過的記者攝下了這一感人的畫面。
真實感人的畫面,令雕塑家許鴻飛心靈備受震撼,他認為這是一件值得謳歌并應烙在人們心靈上的感人事件,而畫面本身就像一件現實主義雕塑,一件能概括反映那畫面背后一段段鐵骨熱血故事的標志物。于是,情懷激蕩的許鴻飛有了創作的沖動,他深入采集畫面背后的細節:聯系記者搜集當時更充分更多角度的圖片;實地考察火車站場地的狀況;通過部隊請來那九天九夜奮斗于火車站的4位士兵。參照原型勾畫構圖、堆積泥塑,塑成了這座打動心靈、震撼視角的紀念性銅雕。黃永玉為其命名為《九天九夜》。
與傳統上表現軍人形象的雕塑形式不同的是,《九天九夜》這座雕塑不再是昂首挺胸或持槍舞刀,不再有那么巍巍然的肅穆感,而是定格了幾位士兵在特殊環境中一反常態的瞬間。他們或仰或靠,或正或側,盡管是極度勞累的瞬間瞌睡,但那特別的身姿依然顯示出平時的訓練有素,放松中仍流露出一種剛毅與堅強。制服式的雨衣、衣帽、手套、軍鞋,既交代了對象的身份也有著新時代軍人的印記,又表述了當時寒冰冷雨的情景。神態自然的士兵令人感到親切、感動而又不忍打擾。形象傳神的塑造讓人看到人性的秀美與壯麗,看到責任的譜寫與堅守,看到士兵背后的整個部隊乃至那九天九夜中為人民的生命與安全奮斗著的人們。
許鴻飛這座表現了和平年代中“平凡而偉大”的作品,在還原出一段歷史記憶的同時,又讓人感受到了其中的精神實質,雖與許鴻飛以往慣常肥乎乎、水靈靈的“肥女”風格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進一步探究,卻可發現作者依然踐行了一貫奉行“藝術題材來源生活”的信念。許鴻飛在“肥女”雕塑中常常借助“肥女人”表現真實、世俗而又鮮活詼諧的生活場景,他以脂肪的張力和視覺厚重的力量去鍛造藝術性和表現生活狀態。《九天九夜》同樣也是生活場景與生活狀態的記錄,但這一場景及背后生活狀態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這也體現出許鴻飛作為藝術家對重大事件認知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其多元的藝術表現技能。
“五一”前夕,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中,高達2.5米、寬2.9米的紀念性雕塑《九天九夜》在廣州雕塑公園落成揭幕,那段歲月也將隨之永遠被定格、被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