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發展存在自身的規律,這就是所謂的藝術生態系統,主要涉及六大因素: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機構、批評家、收藏家與藝術媒體。一個理想的藝術生態系統中,藝術家是其核心。藝術家的任務是創作藝術作品,而這種創作必須建立在藝術家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生活體驗的基礎之上,并融合藝術家對當下的社會現實的獨特性思考,具有原創性、個性化、獨特性等特點。在具備足夠多優秀的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基礎上,策展人與藝術機構合作,確定展覽主題,選擇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形成風格鮮明、定位清晰的藝術展覽,把藝術品的原創理念呈現給公眾。然后,批評家對藝術展覽中的藝術作品展開相關評論,收藏家根據藝術做品的學術評價、市場評價以及個人判斷等標準確定是否對其進行收藏。而包括網絡和平面在內的藝術媒體則是承載這些信息的載體,擔負著監督與調控藝術市場的作用與職責,從而實現藝術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但現實遠不是這樣。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系統尚不成熟,甚至處于一種危機狀態。藝術市場掌控著一切,藝術家開始兩極分化,既有非常商業、學術成份很低的暢銷作品,也有完全不涉及市場、高高在上的實驗性作品,策展人重復著無聊的商業化的“點子”策展游戲,批評家為了生活學會了“坐臺”式的寫作,藝術機構繼續著與藝術家的捉迷藏式的尋覓游戲,而藝術媒體更是失去了應有的立場與觀點,成為藝術市場的傳聲筒與反光鏡。
在這樣的藝術生態系統中,藝術家的身份是什么?對藝術家而言,身份是一種個性化的選擇方式與生存方式。藝術家取得什么樣的身份,介入什么樣的語境,決定著藝術家對世界的審美感知與個性化的審美風格,也決定著藝術家能在藝術這條路上能夠走多遠。藝術家的身份有很多類型,如階級身份,性別身份,地域身份、種族身份等,但本文中談到的卻不是這些,而是角色身份:我是誰?即:藝術家對自我身份的態度,是其追求一生的終極目標還是獲得最大化利益的手段與方式?我在哪里?即:藝術家身份的顯現空間有多大,是僅限于工作室的創作空間還是更寬泛的展示空間與評論空間?我如何說話?即:藝術家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贏得觀眾(公眾與權威)對其身份的認定與肯定?
藝術家的角色身份是在強勢與弱勢,中心與邊緣,守衛與反抗等多種結構的對立轉化中打造而成,需要付出艱辛的個體奮斗作為代價。藝術家在未被肯定之前,往往處于弱勢,要么向已經成名的藝術家靠攏,要么形成個性化的身份語符,以證明自我價值的實現,要么放棄藝術家這種身份,轉而嘗試其他的身份。然而,當他取得藝術家這種身份,并被社會所認可之后,策展人、批評家等諸多身份就會在第一時間對其發出邀請,藝術家必須做出選擇,即:這些身份是否對藝術家構成誘惑?如果構成誘惑,其本質是可拓展的空間還是最大化的個人利益,或者二者兼有?
從藝術家到策展人:如何實現從業余到專業的蛻變?
策展人是實現藝術機構和藝術家關系的中間環節,扮演著藝術機構與藝術家的雙重代言人角色。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快速發展,策展人也成為一種受追捧的職業,這一點可以由各大藝術院校對設立藝術管理專業的興趣,以及學生報考藝術管理專業的熱情程度加以證明。但就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策展現狀來看,形勢似乎不容樂觀。其根本原因在于策展人的角色構成相對混亂,其身份特征也比較模糊。不管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批評家兼任的策展人還是資本介入當代藝術之后產生的職業策展人,都存在很大的弊端。
近年來,關于策展人的觀點越來越多,甚至一度出現“拒絕策展人”的極端觀點。同時,由藝術家擔任策展人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國內國外都不鮮見,前些年還有一本叫做《下一屆文獻展應該由藝術家來策劃》的書在伊斯坦布爾出版。葉永青曾擔任2006年首屆上海MOCA(當代藝術館)文獻展的策展人,與他同時承擔策展工作的還有東京森美術館的國際策展人金善姬、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烏里·希克和上海當代藝術館創意總監陸蓉之。四個策展人身份各不相同,關注的層面也各有側重,并互為參照,比如葉永青就比較關注當代藝術的草根性、尖銳性等本質特征與回歸日常、回歸生活的終極目的,這為文獻展提供了一種多維度、多角度的思維模式,不失為一種好的策展嘗試。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批評家朱其堅持認為,策展人是一個需要長期學術訓練和實踐的職業,即使他是一個優秀藝術家,也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優秀策展人。而藝術家邱志杰則認為,由藝術家策展,就展覽而言,有利有弊,或時為之,是很不錯的。
2009年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再次掀起對藝術家擔任策展人的新一輪激烈的討論,上網搜索關鍵詞“盧昊 威尼斯 策展人”,可以找到相關網頁約5970篇,其關注度可見一斑。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總策展人為藝術家盧昊,與藝術市場評論家趙力聯合策展。對峙雙方是批評家朱其與作為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承辦單位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的王琛。2009年6月5日,批評家朱其在博客中發表了文章《民主的倒退: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人“鬧劇”》, 對盧昊擔任策展人提出了三點質疑:第一,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的決策為何取消原有的公開競選程序?第二,盧昊沒有任何從事策展人的經歷,“根本沒有駕馭學術命題的能力”,他的藝術作品在美術界也從未被公認為最優秀的行列,文化部為何要選一個二流藝術家當如此重要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人?第三,中國美術界有很多優秀的策展人,為何全體批評家和策展人都被排除在外,國家館策展人的決策是否存在內幕交易和“貓膩”?針對朱其等外界的質疑,王琛認為,選擇藝術家盧昊作為策展人,一方面是由于近年來由藝術家來擔任策展人是藝術界的一個趨勢,另一方面是考慮到盧昊曾受邀參加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還入選過卡塞爾文獻展的主題展和25屆圣保羅雙年展,在國際展覽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同時他們邀請了藝術評論家趙力擔任聯合策展人,希望以此達成藝術與學術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