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約什?史密斯(Josh Smith, Luhring Augustine,紐約)
彼得?多格(Peter Doig)努力縮減他的繪畫詞匯,而約什?史密斯則正好相反,拼命地添加,多的都要爆了。他將數碼攝影,計算機編輯,色彩打印,絲網印刷,大量的油脂都融匯在畫中,這些畫就好像在自我蹂躪,嘔吐。魚和樹葉就好像畫面的快速流動中的陣風一樣,行家們試圖將麥子從谷殼里剔出來,從而證明在整個攪拌過程中,所有的部分完全是必須的。
約什?史密斯《潮流》現場、2009、紐約Luhring Augustine
9.《城市中央:赫伯特?瑪斯卡姆(Herbert Muschamp)精選》
對于那些認為建筑日益走高的人們而言,已故的赫伯特?瑪斯卡姆既是啟發者,又是搗亂者。在面對小官僚和粗俗的商業主義時,他對天才、偉大思想與另類新建筑的大力支持在過去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都是無人可比的——就如這些引人入勝的文字中所散發出來的無窮魅力一樣。
10. 瓊?米羅:繪畫與反繪畫 (Joan Miró: Painting and Anti-Painting 1927-1937)
(MoMA,紐約)
米羅的野性力量似乎被他的海報和明信片作品的溫情脈脈所融化。這場展覽組織得很專業,策展人是安妮?昂蘭德(Anne Umland),展覽重新抓住了米羅流行文化樣本中的粗俗氣質和對于我們所稱之為繪畫的野蠻性攻擊。
司各特?羅斯科普夫(Scott Rothkopf)是《Artforum》的高級編輯,也是一名藝術史學家,批評家。最新的著作為《杰夫?昆斯:畫家》收錄在《杰夫?昆斯:笨重的艾維斯》中。(Rizzoli,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