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畢加索的作品仍是世界上最值錢的作品之一,如今一大批在世的西班牙藝術家仍活躍在世界藝術市場,受到國際各大拍賣公司、畫廊、博物館、收藏家的廣泛關注。在2011年倫敦佳士得春拍上,西班牙畫家米格爾·巴塞羅的作品《紅布的使命》以396萬英鎊成交。巴塞羅憑借這幅作品打破了由安東尼奧·洛佩茲在2008年份創造的單幅作品138萬英鎊的交易紀錄,成為了西班牙“最貴”的在世藝術家。
西班牙,從來不缺少世界級的藝術家,但本土大部分機構和收藏家,更傾向于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這樣的國際場合中購買藝術品。西班牙藝術的拍賣高價也主要集中在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與本地拍賣市場似乎從來都沒有什么聯系,而西班牙國內1000余家畫廊一年3億元左右的銷售總額也并不讓人樂觀。大有“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意思。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第一,相比荷蘭、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西班牙藝術市場起步較晚,市場運作不如其他國家成熟,缺少重量級的拍賣公司和畫廊,每年接待的收藏家數量遠遠不能與倫敦、紐約等國際藝術市場中心相提并論,而本國機構和個人也希望在更權威、更廣闊的平臺上進行投資和收藏。第二,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的伊比利亞半島,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地理位置和語言障礙使國外收藏者傾向于相對便利的國際平臺。第三,近幾年西班牙深陷經濟危機,致使藝術市場嚴重萎縮,國內對藝術品的投資銳減。面對低迷的市場,畫廊主對于高達18%的奢侈品增值稅叫苦不迭,呼吁政府按照書籍、音像制品、戲劇等文化產業減免標準收取,并引發了一場藝術品交易是否屬于文化活動范疇的激烈討論。畫廊主兼西班牙畫廊聯合會主席何塞·馬丁內斯·卡茲維認為:“我們國家是藝術品增值稅征收最高的歐洲國家,遠遠高于我們的競爭對手英國、法國、德國,這讓我們失去了競爭力,本國的顧客更愿意從別國購買藝術品,而國外的收藏家甚至連考慮也不會考慮西班牙藝術市場。”一些西班牙買家也承認選擇在國外進行交易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躲避國內的重稅。第四,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國際化不足,對國際交易平臺興趣不足,更傾向于參加本國的藝術博覽會。2011年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在300家畫廊中只有7家來自西班牙,這也讓他們喪失了很多被世界收藏機構和個人認識的大好機會。
適時轉變市場策略,催使本國市場復蘇
近年來,西班牙一直都籠罩在經濟危機的陰云之下,遲遲不見復蘇的跡象。馬德里的一家畫廊主費爾南·戈梅茲如此評價:“在三四輪經濟危機后,我們現在處于最糟糕的時刻。”
西班牙的藝術市場從業者在不斷努力擺脫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2011年,馬德里舉辦的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ARCO)在新任會長卡洛斯·烏羅茲的領導下,擯棄原有博物館式的教化角色和以本國藝術家為主的路線,嘗試以親民的姿態發掘潛在的收藏家、藝術機構和大師。為剛進入藝術收藏領域的年輕藝術家提供咨詢服務;邀請這幾年藝術風頭正勁的俄羅斯作為本屆的主賓國,8家畫廊和10所藝術機構參加了博覽會;“Opening項目”旨在吸引那些開張不到八年的年輕歐洲畫廊,洞悉歐洲大陸最新的藝術走向;“Solo項目”全部由來自拉美的畫廊、藝術家組成。成為了溝通拉美藝術同世界,特別是歐洲的重要橋梁。雖然ARCO的規模不能和其他國際著名藝術博覽會相提并論,但從中可以看到西班牙市場正在積極尋找世界新興藝術力量,增加自身特色。
這種幫助收藏家尋找新興畫廊和潛力藝術家,為畫廊開拓新的客戶群的理念得到了業內的肯定,讓ARCO在世界眾多藝博會中脫穎而出。五天展期里共接待觀眾15萬名。除了私人藏家外,政府和相關藝術機構也參加了交易,如西班牙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投入了68萬歐元購置了20件作品,成為了本屆藝博會最大的客戶,其中包括超現實主義畫家安德烈·馬松的作品和阿斯埃爾·門迪薩巴斯在2009年創作的雕塑。潘普羅納市政府以16,000歐元買入了阿根廷藝術家愛德華多·斯托皮亞的《風景》。可口可樂基金會也購買了包括攝影、雕塑、繪畫和影像在內7位藝術家的10件作品,比去年在博覽會上的投入增加了25%。
雖然現在西班牙經濟仍處于低谷,但從2011年的ARCO博覽會的銷售情況看,西班牙人已經看到了本國藝術市場復蘇的希望。如何依靠本國豐富高質的藝術財富和與近幾年在國際藝術市場冉冉升起的拉美藝術家打開局面,在國際市場上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將成為西班牙藝術市場面臨的關鍵問題。西班牙是否會從藝術強國轉變為藝術市場大國?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