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內審視覺,一種以審視自身內在的視覺過程為前提,來進行觀察、體驗和表述的心理現象和藝術行為。女性藝術的這一特征因性別色彩而常被女性主義者利用,使藝術話語變為政治話語,例如“身分”之類。女性主義的思維定勢,以其政治訴求而容易妨礙我們對女性藝術的多維度認識,因此,本文在討論當代女性藝術的視覺表述時,便力圖回避女性主義的標簽,而專注于女性藝術的內審圖像。
一 回避“女性主義”時尚
中國當代批評理論中的女性主義來自西方。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后,西方女性主義表現出特別的挑戰性,力圖與男性爭奪話語權,時稱“女權主義”(feminism)。到八十年代后期,兩種性別間的權力沖突淡化了,代之以對女性身份的強調。中國學術界看到了這種變化,便用“女性主義”來代替“女權主義”。盡管在西文中這兩個術語是同一詞,但漢譯術語的變化,卻說明了中國學界對西方學術發展的了解。約在九十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義已趨平和,轉而強調女性視角,學術界也出現了相應的術語變化,feminism漸漸讓位于gender study(性別研究)。現在,在西方高校的藝術史論專業,女性主義早已不再是學術時尚,而變成了經典課題。在西文中,所謂經典,classic,也指古典。
但在中國學術圈,女性主義仍是一個熱門的時尚話題,男女學者紛紛著文熱炒。我個人認為,男性學者沒有條件和資格運用女性主義理論,因為男性不具備女性主義者的生理和心理素質,不具備女性主義者的特殊視角和思維方式,更不具備女性主義者的政治圖謀(political agenda)。不過,男性學者卻可以研究女性藝術,尤其是從男性視角去研究女性藝術,就像中國學者可以研究外國文化一樣。
從邏輯和理論上推演,女性藝術的出現,應與人類藝術的出現大致同時。近有史學學者考證,中國最早的女性藝術,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是,中國的女性主義卻是最近十多年的事,甚至更晚。若要說當代西方理論意義上的女性主義書寫,在中國也許是十多年前徐虹發表于《江蘇畫刊》的一篇宣言式激揚文字。可惜那篇文章發表得太早了,超越了當時的文化語境,結果在美術界未能得到應有的反響,而成為一聲孤掌。
這不能怪文章的作者太超前,只能怪那時的藝術和思想太滯后。前不久讀到《畫刊》雜志一位編輯的回憶文章,說當時為了究竟發表不發表徐虹的宣言式女性主義文字,編輯部曾有過爭論。現在看來,發表那篇具有較大提前量的宣言,其決定是明智的,這為后來的女性主義思維早早拉開了序幕。
在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提這段舊話,是想說明,這段十年的時間差給了當時的學者們一個機會,使之能夠不受性別因素的干擾,而將女性藝術與非女性藝術置于同一平臺,等量齊觀。于是,1989年初,當我們在中國美術館面對肖魯的作品時,才沒有人說出女人向男人射擊之類的昏話,而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也幾乎沒有人說過類似的蠢話
徐虹當年的文字是認真的,具有學術的目的性,但是現在,女性主義已成為一種文化時尚,一些缺乏思考的女性藝術家祭起了這面旗幟,藝術批評界的女性主義論述也連篇累牘追風趕浪。在我看來,女性主義的時尚,只不過是老舊的小資矯情而已,或說是一種策略,一種藝術和學術的操作和炒作策略,一種公關和攻關的手段。正因此,我們才有必要避開女性主義時尚的干擾,回到研究女性藝術的學術本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