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海世博會在萬眾期待下終于拉開帷幕,人類對于未來城市的夢想和探索在黃浦江畔不斷升騰。這條母親河哺育了上海百年的歷史與現在,承載著夢想淌入未來。與此同時,在分布有中國六大水系的水資源大省云南,依然在持續了八個月的旱情災害中奮力掙扎。同樣是生命之源,卻面臨可能的枯竭。
3月,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與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院共同主辦當代藝術大展《出 云 南 記——中國當代藝術90年代之一脈》。恰逢旱情急迫,展覽向京城藝術界發起了以切實的行動救助云南的號召,并在開幕當天以現場募捐的形式,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一同開啟了“引水思源”項目募捐通道。眾多云南籍藝術家,包括策展人、當代藝術家葉永青、全體參展藝術家吳文光、文慧、曾浩、任小林、段玉海、羅旭、曾曉峰、李季、劉建華、何云昌、朱發東、欒小杰、武俊、唐志岡,以及當代藝術家張曉剛、潘德海、毛旭輝等紛紛獻作共計17幅,由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先生以30萬元人民幣拍下。此外,藝術家張曉剛還以個人名義捐款20萬元。
“引水思源”項目就此迅速啟動。基于云南境內眾多自然保護區均擁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大面積的水源林很好的起到了儲水、凈水功能。因此項目設計以五大自然保護區——高黎貢、滄源南滾河、黃連山、文山以及無量山和哀牢山自然保護區為核心輻射周邊社區,以保證人畜飲水、用水安全為優先。這一項目包括“引水”和“思源”兩個部分:所謂“引水”即通過對保護區水源地及社區人口、住戶進行實地考察、合理規劃,在兩地間鋪設引水管、社區修建蓄水池、安裝分水管等,實現水源地的水資源順利入戶,這便解了“近渴”;而“思源”則是更長遠、艱巨的工作,期冀通過與社區百姓、政府、甚至更廣泛人群的深入交流、探討,幫助一些社區重新考量并調整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做出利于生態系統的舉措。這樣,將最終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的良性互動,提高社區應對因氣候變化帶來的短期災害抵御能力。
自4月初項目開展以來,南滾河、黃連山兩大自然保護區周邊近十個村民小組已經實現引水入戶;而高黎貢山、文山、無量山和哀牢山自然保護區也將在5月底陸續竣工。所有5個項目已撥付的共45萬贈款,竣工后將惠及五個自然保護區的12個村民小組,涉及傣、佤、哈尼、壯等少數民族共2,146人、2340頭大牲畜。而“思源”方案的實踐,已經在五個項目點結合引水工程一并開展;同時,有著良好的社區共管經驗的高黎貢山保護區將作為試點項目,通過建立以社區村民為主體的水源管理機構、訂立用水公約及監督機制,以及長期統計、跟蹤、調研,為“思源”的成效評估提供科學的依據,最終探討出一套成熟的方法推廣到其他社區。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自成立之初,便以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融入成社會發展進程為訴求,通過廣泛的跨學科合作與實踐,積極搭建藝術與公眾的對話平臺。09年秋首次天安時間年度“綠色藝術計劃”——“山水”+“城市”藝術大展的陸續啟動,標志著我們在環保、城市與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攜手國內外頂級藝術家、建筑師,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呈現藝術對自然、生態及城市的思辨與創見;跨界合作國內外一線環保組織,以及來自規劃、建筑、設計、能源、工程、環境、社會、經濟等領域活躍于最前沿的學者和實踐者,推動藝術與社會的深入互動,彼此推進,共生共榮。此次“引水思源”募捐行動的成功,要感謝所有藝術家、企業家及熱心人士的關注支持和慷慨解囊,這將不僅幫助眾多云南受旱群眾解決實際引水問題;也將鼓勵和推動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在綠色環保藝術實踐上走得更遠。
截止到目前為止,“引水思源”項目還沒有涉及水資源短缺背景中的另一個重要群體——城市人群。令人頗為欣喜的是,云南省林業廳看到前期5個項目點的實施成效,有意向將引水作為保護區與社區關系的突破口。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同承諾,將繼續保持項目捐款通道的暢通、款項撥用的公開透明、項目實時公開。我們希望能夠有來自社會各方面更多的幫助,讓“引水”、“思源”在更廣泛的人群中推廣開來。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引水思源”捐款通道
鄭嵐
Tel: 86 10 62761034 ext 1093
Fax: 86 10 62761035
blog.sina.com.cn/shanshuibaohu
www.shanshui.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