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城市市中心需要公共文化空間
大都會美術館地處紐約曼哈頓的核心區域
近年在中國各地,興起了一股美術館建設的熱潮。常見的情形是,在人跡罕至的城市新區,一幢古怪而巨大的建筑被冠以美術館的名號,展廳面積大得讓觀眾好奇、讓藝術家害怕,究竟拿什么才能填滿它?那種城市圈地運動中出現的美術館,更像是為土地增值而建的紀念碑,而不是讓大眾親近藝術的通途。
城市是資源和欲望的場域,城市中心的空間格局、資源調配,總是體現著這座城市的價值觀。公共文化空間被從中心地帶驅逐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空殼。所以偉大的城市,它的市中心必須有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而不只是奢侈品專賣店。因此,幾位接受采訪的海外美術館館長都認為,如果擴容勢在必行,那么上海美術館不應該被放逐到偏僻的郊區另起爐灶,而應該繼續留在城市中心。
但對于尋求擴容的上海美術館,依然需要有所忠告。地理位置的優越和空間的擴大,是不是能解決上海美術館所有現存的問題?如果有朝一日,上海美術館如愿以償地完成了擴容,它能否以此為契機,完成一次自我涅槃?
公立美術館普遍面臨的資金來源問題,到時候是否依然用最受詬病的“場租展覽”的方式應對?而就算有了足夠大的空間,以目前少得可憐、只能在拍賣市場上買下一件水墨小品的收藏經費,如何建立一流的藝術收藏?如果要為上海近代以來的視覺藝術開辟常設展廳,分散于畫院、油雕院等機構的藏品如何集中,如何界定所有權?上海展覽中心數萬平方米的空間,到時候用什么樣的展覽去每天填滿?美術館有限的編制人員,能否應付空間驟增之后倍增的工作量?美術館是否依然將公眾教育看成開幾個講座那么簡單?
擴容不應該被我們賦予太多的想象。它不是一個空間相加的數字游戲,而是一個牽涉文化體制、藝術生態等諸多方面的復雜命題。上海美術館的擴容或許勢在必行,但在這股沖動面前,我們需要有足夠的理性,對未來也要有足夠的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