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雙喜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
(殷雙喜:中央美院教授,藝術批評家)
我比較喜歡的藝術,它首先是提供了過去的藝術所沒有的東西,這個東西反映了時代比較深刻的內核和特質。其次,它的形式和材料都出人意料,很有新意,給人驚喜的感覺,讓人感覺到這個藝術家確實投入了,又確實很有想法,感受到創(chuàng)造之美。它可能學習借鑒了傳統(tǒng)藝術或者國外藝術,但沒關系,藝術都不可能憑空產(chǎn)生,只要它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有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就行了。
北京的藝術展實在太多,我回避再回避,一年下來也得看五六十個,平均每個星期看一個。從這些展覽來看,當代藝術在中國總體來說算得上百花齊放,但也呈現(xiàn)出一些趨勢,比如從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運用比較高調的語言形式,逐漸擺脫商業(yè)化的操控和藝術形態(tài)的束縛,這些都引起了國際的關注。
我對廣州“關系”展中,一位名為占研的年輕藝術家印象很深。他用魚線和卷尺做成發(fā)動機等汽車零件,名字叫《非真實尺度》。尺,本來是生活中人為設定的一個測量標準,他打破這種符號原有的定義,重新構建,引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的哲學思考,很有意思。另外,女藝術家向京也很引人注目。
藝術家和藝術批評家,是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他們都熱愛藝術,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一個用畫筆用刻刀,一個用語言。藝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藝術家與藝術批評家之間有分歧和爭論非常正常,他們都只是在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理解,不存在誰說服誰,誰糾正誰。
(采訪/文莉莎)
朱青生
藝術家無權控制觀眾
(朱青生: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教授,“中國現(xiàn)代藝術檔案”主持,藝術批評家)
好的藝術在今天有今天的標準,過去有過去的標準。好壞是價值評價,經(jīng)典和現(xiàn)代是方法評價。歷史上的標準是一個作品能否影響到其他人,并在技術上達到完美的程度,也就是經(jīng)典標準。今天人類的現(xiàn)代性覺悟是以反對經(jīng)典標準開始的,因為一個作品(以及作品包含的宗教、政治、審美)影響別人就是干預別人、控制別人,藝術家沒有權力這樣做。所以今天評價一個好的作品,應是呈現(xiàn)的時候觀眾不會受到它的理念和意向的過分牽制。
達·芬奇、八大山人在過去的標準中被看成古典藝術中最美的,今天我們依舊欣賞。而今天我們會看到博伊斯的行為藝術或者安迪·沃霍爾用可樂瓶子做的裝置,這是今天最好的藝術。
我們的團隊了解中國當代藝術,各種當代藝術展都會看。每年我們一般會觀察兩千個藝術家近期的創(chuàng)作,這是我的工作。
我們評價和選擇當代藝術有四個標準。第一,看其(藝術家及其作品)對藝術本體是否有新的推進。第二,看其能否用新觀念、新方法、新材料做成一個比較完善的藝術作品。第三,是否深刻地反映社會和現(xiàn)實問題。第四是關注成名藝術家的新成績,如很受媒體關注的曾梵志、方力鈞,現(xiàn)在活躍的邱志杰等,盛名之下無虛士,他們新的活動應該關注。
去年,值得關注的有何云昌的《一米》。還有隋建國的作品,探討當代藝術怎么防止人的知識、制度和意識對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限制和干擾,這是當代藝術的前沿問題。第三個是尚揚的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