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妻書》 蔡玉水
文/馬明宸
二0一二年,歲在壬辰仲夏之初,泉城正值花開時節。位于濟南市文化西路的山東博物館一層大廳內惠風和暢、笑語滿堂,齊魯政界群賢畢至、歷下畫苑少長咸集。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全國美協副主席王明明先生率領我們北京畫院的全體藝術家以及美術理論家與山東畫界名流計三百余人丹青雅聚,共賀我院山東籍畫家蔡玉水先生的“2012蔡玉水藝術大展”在濟開幕。山東是我的父母之邦,蔡玉水先生是我的從藝先導,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成為全國的美術高考大省,我們很多的藝考生都爭購《蔡玉水速寫》作為臨習范本,當時雖無緣當面受教蔡先生,但從其洗煉的造型和瀟灑的線條中每每可以想見其為人。其后一直關注蔡老師的藝術,2004年蔡老師由山東藝術學院進入北京畫院成為齊魯畫界一個重要的事件,沒想到我在中央美術學院讀研畢業后有幸也進入北京畫院做美術理論研究工作,竟有緣與蔡老師共事,終得近距離感受他的人生與藝術風采,每次的學術座談和外省寫生如果少了蔡老師,風景就會減半,他的連珠妙語總能讓我們醍醐灌頂、如坐春風。此次展覽儀式宏大、巨制迭陳,筆走龍蛇、墨飛色舞,觀之不啻為一次壯觀激越的文化之旅。通過觀摩鑒賞這些原作,對于蔡老師的藝術我逐漸獲得了一個更加明晰和整體的認識,及至提筆才發現忽然間找不到批評的自信和寫作的角度了,因為蔡玉水先生是我的師長和鄉前輩,我評論他的藝術無疑就是一種錯位和僭越,想來想去最后覺得還是輕松的觀展心得形式比較合適。但即是這樣,論起道來刀筆無情,若有言之不當處先道個歉:蔡老,對不住了。
《雕塑》蔡玉水
從上個世紀文革結束之后,一度在政治主題高揚的年代獨領風騷的人物畫創作面臨著轉型的現實問題。脫離開政治宣傳的社會功用再畫什么,人物畫沒有了政府的主導和資助怎么生存,面對社會民眾審美群體的人物畫應該畫成什么樣的,這些問題成為人物畫創作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路在何方,諸多的人物畫家都進行了艱辛的求索,老一輩藝術家周思聰、黃胄的藝術實踐無疑為新時期畫壇提供了圭臬導向,帶動了一批在文革后成長起來的年輕藝術家,蔡玉水先生無疑是站在當代中國人物畫探索前沿的一位重要藝術家。蔡玉水人物畫的重要特色首先就在于他對乃師周思聰先生一以貫之的現實主義精神的不舍,蔡玉水并沒有因為社會文化政策的變遷而隨俗從眾、沒有舍棄對于主題性與思想性的訴求。但是他把主題探索的重心轉移到了更加寬廣和深刻的層面,從1980年代的《中華百年祭》到1990年代的《天堂巴厘島》、《母子情深》,再到新世紀的《刑場上的婚禮》、《與妻書》,在這些作品中,蔡玉水一直在用他手中的畫筆來思索、來表現民族歷史、個體生存以及親情人性等形而上的問題,他是在禮贊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在捕捉這個世界的真善美。蔡玉水先生是一位純真而又嚴肅的藝術家,我們院長王明明先生一直說他是在用燃燒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做藝術,我認為他同時也是在通過燃燒自己來努力使藝術超越宣傳與休閑的層面,向引領精神導向的崇高境界回歸。蔡玉水力圖通過藝術來啟蒙民生、引導性靈,他在用畫筆做哲學家應該做的事情,從這點來說,蔡玉水無疑是繼蔣兆和、周思聰之后又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現實主義藝術家。
《母子情》 蔡玉水
在主題層面蔡玉水的作品不舍現實主義精神,在具體的表現形式層面他又是一位浪漫主義者。蔡玉水的作品線條飛動、色彩奔放,具備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站在他畫前感官立刻被俘虜了,爛漫的意象、激越的情感讓人應接不暇。這種效果的生成源于他藝術取法的多元性,蔡玉水承繼黃胄的畫路,把他速寫的才情與性靈灌注到創作之中,但是他又不囿于此,西方印象派的色彩理念、立體派的造型方法,彩墨宣紙、色粉丙烯、拓印拼貼他綜合并用,不限中西,且在具體表現方法上他突破了情節性、敘事性,超越了慣常的時空觀念,在《梅蘭芳菲》、《印度母子》等作品中這些元素共同匯聚成一股意象潮流向觀者涌動、傾訴,令人望之如天風海雨一般氣勢磅礴、驚心動魄。中國畫家的藝術歷程往往在經歷了廣泛吸收與多元探索之后會進入一個沉淀與升華時期,以此來進一步整合錘煉自家風格面貌,也就是所謂“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另外人物畫家因為閱歷識見修為增進與身體生理條件下將不侔,最佳交匯時期大約是在50歲到60歲之間。由是觀之,剛剛進入知天命之年的蔡玉水先生其實畫境未可限量,才步入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所以我們祝福他的藝術之樹常青常綠,祝福他的心中芳華永駐,祝福他的繪畫新境迭出,祝福他的人生精彩無限!
2012年6月15日,山東博物館“2012蔡玉水藝術大展”現場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