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體系的建立是第一步
正在央美美術館展出的“館藏國立北平藝專精品陳列(西畫部分)”,讓不少人知道了包括吳法鼎、李毅士、徐悲鴻、吳作人等諸多油畫大師都曾在央美前身——國立北平藝專任教、學習的歷史。這段在校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時期,卻讓身兼策展人的王璜生連連感嘆“如履薄冰”。“不少作品缺失,甚至連一些重要畫家的師承關系都不能完整建構起來。”他說,與其說這是一個關于校史的展覽,不如說他想借這個不完整的展覽去呼吁更多人關注那段歷史,共同開啟收集整理那一時期歷史資料、文獻、檔案、作品和實物的新歷程。
藏品是美術館的立館之本,也是向美術博物館轉型的關鍵所在。中央美院教授李建群對此深有體會,上個月她剛在中華世紀壇推出了名為“走向現代——英國美術300年”的展覽。這些描繪出英國300年美術發展歷程的作品,全部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周邊的十余家小型博物館和美術館館藏。在她看來,捐贈傳統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國內美術館藏品匱乏。而在作品有價、藝術品成為文化產業一部分的今天,美術館征集館藏越發艱難。
不過,問題顯然沒有這么簡單。在王璜生看來,如今國內不少美術館已陷入雙重窘境:一方面,很多美術館沒有建立起收藏系統,缺乏將市面上的藝術精品轉化為藏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對自身庫房里的眾多藏品卻又重視不夠,修復、整理、應用,哪個環節都沒跟上。王璜生清楚地記得,2009年調任央美之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到央美藏品庫的賬本。以前的經驗告訴他,必須要從打開一箱箱藏品來掌握館藏的實際保存狀況。
他告訴記者,在一次與北大合作舉辦展覽時,他讓人從庫房里找出李毅士繪制的《陳師曾像》,結果很偶然地在一個角落發現了李叔同的名作《半裸女像》。原來它被歸到一堆外國作品里,從入庫登記時就弄錯了。這件事讓他意識到對藏品庫施行最基礎歸類的必要性。“藏品不在多少,而是要從建立規范的收藏體系著手,合理、系統地去征集、開發、利用藏品。”他說,要是隨機性從某些展覽里“扣留”一些作品,且不論質量是否有保障,如此隨意的收藏,是不可能有系統地建立起收藏序列的。據了解,文化部目前正在做全國美術信息資源庫,將對全國美術館的“家底兒”做一次全面普查,將對散落各地的藏品做到系統化,以便今后在不同主題展中合理調配使用。
“如果我們只藏不展,美術館就成了保管倉庫,試問誰還有興趣將作品放進來。事實上,只有經常拿出來做各種專題展出,才是這些作品最好的歸宿。”中國美術館館長、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范迪安說,文化部開展“2012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已經吹響了館藏展出的號角,今后各成員美術館將加大以藏品為策劃主體的長期陳列展的比例,適當壓縮功能性展覽場次。
策展人介入后的美術館生態
在王璜生看來,美術館舉辦展覽,應該有一種文化定位的機制,并且盡可能讓公眾感知到它的存在與恒定。這個機制的提出與實踐,很大一部分則取決于展覽的策展人。
盡管“策展人”這個舶來詞早已成為國內策覽界不可或缺的一個職位,可在國內資深策展人馮博一看來,厘清策展人的定位依然很有必要。他說,策展人對其所策劃展覽在呈現某個藝術家創作成果的同時,要能提出問題,最好還能對未來做些前瞻性的預判。在他看來,策展人好比電影導演,藝術家就是影片里的角色。“以何種形式呈現作品,是策展人應當替藝術家回答的。這個過程也是對藝術品的二度創作。”
前天已赴內蒙古掛職鍛煉的王雪峰頗有些舍不得暫別中國美術館典藏部的崗位,身為“搜盡奇峰”的策展人,他說自己特別懷念和館內設計部同事一道為了展覽,每每熬夜到一兩點才回家的日子。王雪峰前年由中央美院畢業進入中國美術館,也是館內典藏部惟一的博士。在他看來,前期的學術儲備固然必不可少,而一個直觀且生動的整體設計方案也不可或缺,對于有深度的藏品展尤為如此。“它就像一柄手杖,能幫助參觀者走進一段歷史。”
“我常常告訴自己,美術館存在的問題還很多,要從最基礎的每一處規范做起。”王璜生說,國內不少美術館的展覽基本交由參展者自己搗騰,事實上,諸如作品擺放位置、空間疏密度、燈光明暗度,以及參觀者行進路線等皆有學問。為了營造“重回藝專”的氛圍,王璜生將一張放大的民國時期“國立北平藝專”校門的照片貼在展廳入口,猶如“重建”了一座校門。
王雪峰在藏品陳設上,也下足了工夫——將曾經合作創辦過中國畫學研究會的金城與陳師曾作品置于一處,把有著師徒關系的林風眠和吳冠中的作品擺放一起,連有過提攜關聯的陳師曾和齊白石畫作也相鄰不遠。“中國畫有著鮮明的師承特點。只有弄清其師承何處,今后又走向何方,才能準確定位他在歷史中的坐標。”王雪峰將師承歷史視為坐標系橫軸,而在以地域界別劃分的各畫派構成的縱軸上,又對“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和“長安畫派”做了學術性梳理介紹。他希望,這樣的展覽能讓公眾建構起一個藝術史,哪怕是最簡明的。
不過,策展時間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據王雪峰介紹,他和他的團隊策劃“搜盡奇峰”展,如同導演一場大戲,前后耗時大半年,依然覺得時間過緊,可這已經接近館內所能給予時間的上限了。“國外做一個展覽,籌備四五年都有可能,國內很多美術館沒有這個條件,往往是當年立項當年就要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