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畫修復領域,廣東美術館是走在全國前列的,1999年,廣東美術學院成立了材料技法修復研究室,研究室成立后便為廣東美術館進行藏品修復,2002年10月28日廣東美術館就舉辦了全國首個油畫修復展。現任館長羅一平曾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美術館非常注重修復工作的開展,定期將館內修復部門的館員送出去學習。即便如此,在人員配備上,與國外美術館還相去甚遠。2009年王璜生[微博]上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他把在廣東美術館積累的許多經驗帶了過來,其中就包括對修復的重視。2010年央美美術館修復工作室成立,1年后就舉辦了首個館藏修復展——一個規模不大,但反響不錯的普及性修復展。
現在在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內,油畫修復仍是空白的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有年頭的機構,越是成立時間越晚的美術館,越是按照國際化標準來打造,在人員設置方面也更為合理。最財大氣粗的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也專門聘請了留學英國歸來的修復專業人士執掌美術館的修復工作,因為畢竟他們的藏品保存狀況并不是很好,修復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人員配備不足也是相當突出的問題,即便是有專業人員配備的美術館,也不過一兩人,對保護修復這個全面細致的工作而言,顯然是不夠的,像泰特美術館(Tate Modern)這樣從事保護修復相關工作的員工甚至可以達到五六十人。小戴是一名留學英國學習藝術品預防性保護的畢業生,即預防作品受到損害,降低被修復的概率。她曾在國外的美術館負責預防性保護的相關部門內實習,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某一專項的專家,他們會將有可能危害到作品的所有風險細分。負責病蟲害的人員就專門研究病蟲害,他了解當地的蟲子有哪些種類,不同的蟲子都愛啃食什么東西,產卵期在那個季度,這些蟲子會出現在自己博物館的哪個廳,哪個位置木頭比較多,絲織品比較多,這些信息都要了如指掌。
工作人員會針對博物館情況進行評估,將試紙分布在館內,定期檢測分析,并記錄好分析報告,提出相應解決方案。除此之外該部門還有專門負責灰塵防護的、溫濕度控制的、燈光檢測的等等,這些工作人員都自詡為科學家。小戴在實習期跟隨一位老師負責溫濕度的監控,該館采用的是實時監控系統,監控人員的電腦上可以隨時了解到全館的溫濕度情況,一旦有哪里超標,系統便會發出警報,將有工作人員立即去現場勘查。小戴告訴記者,他們部門所有的檢測數據都是公開的,所有美術館的工作人員都可以登錄到館內的檢測系統內,查看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包括館內的安保人員。當然,修復師在修復工作開始前也會要求預防保護部門提供該作品保存環境的各項數據,以判斷受損原因,對癥下藥。
可見國際上對于預防性保護的重視不亞于修復本身,而修復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保護。而目前國內各文博機構保護修復部門的人員配備的情況就像一家醫院只有一兩名醫生,他們需要醫治所有的病情,無論從精力上,還是專業程度上顯然都是不夠的。這種局面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目前只能是相關的從業者在一點點的從手頭的事情做起,徐研表示,就目前人員的情況,每個機構或者每個美術館選擇自己工作的側重點,可能不久會形成各自的專長,將全國的資源進行整合,國內油畫修復的面貌就會大有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