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生于清朝同治二年(1864) ,逝于1957年,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在近百年的漫長人生中,他從一個鄉間的放牛娃到走街串巷的雕花木匠,再從民間畫師到文人畫家,最后成為一代藝壇巨匠,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我們想了解齊白石,就一定要把他的藝術和人生經歷緊密地結合起來。
從放牛娃到“芝木匠”
1864年1月1日,齊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一個窮苦的農民家中,是齊家的長子。祖父按照齊家族譜派名的方法,給他起名為“純芝” ,祖母總是親切地喚他“阿芝” 。由于家境貧寒,阿芝只在外祖父的蒙館里讀了半年多的私塾便被迫輟學回家分擔家務了。10歲的阿芝天天帶著弟弟趕牛上山,但他常把書掛在牛犄角上,等自己撿足了牛糞,拾夠了柴火便抽出時間溫習舊讀的幾本書。這種刻苦自學的精神為齊白石后來的成功打了下最初的基礎。因此,晚年時,齊白石還自刻了一方“吾幼掛書牛角”的印章來紀念自己童年的這些往事。
14歲時,父親開始教阿芝扶犁、插秧等農活。由于自幼體弱多病,阿芝無法承受,家里便商量讓他學一門手藝以便養家糊口。次年,阿芝拜本家叔祖齊仙佑為師學習“粗木作” ,后來又跟著雕花木匠周之美改學“小器作” 。不同于一般的鄉間木匠,阿芝在學會基本的雕刻技巧后,便不愿遵循千篇一律的傳統花樣,總是想著出新創造。一個偶然的機會,阿芝在一個主顧家發現一部乾隆年間刻印的五彩套印《芥子園畫譜》 ,這是清初沈心友、王概等人編繪的一本中國畫技法教科書,問世后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畫家,這本書也將阿芝引入了中國畫的殿堂。他在下工之余,花費半年的時間將之勾影下來,并以此為基礎,在雕花時創造出更多的新花樣,很受主顧的歡迎,成為遠近聞名的“芝木匠” 。
廿七年華始有師
1889年,當地的鄉紳胡沁園見芝木匠天資聰明,又勤奮好學,便主動收他為徒,悉心教他學習工筆花鳥草蟲,還請家里的家庭教師教他山水畫和詩文等,并鼓勵他“以畫養家” 。胡沁園還為他取了一個單名“璜” ,別號“白石山人” ,以備將來題畫之用,這就是“齊白石”名字的來歷,而他的本名“齊純芝”幾乎沒有人知道了。授業濟困賜名,胡沁園可謂是齊白石藝術道路最初的引路人。此后,齊白石逐漸拋棄斧鑿,成為一位民間畫師。通過胡沁園,齊白石還結識了湘潭互為姻親的望族——胡、黎兩家的子弟,結詩社、學篆刻,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齊白石一生的摯友,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899年,一代經學大師王湘綺也主動收齊白石為門生,齊白石常隨侍王湘綺參加一些文人雅集,在提高文學修養的同時,王湘綺的身名以及與眾多王門弟子的交往為齊白石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
五出五歸
中國歷代文人都講究“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齊白石在40歲以前很少離開湘潭,對于一個職業畫家來說,株守家園畢竟見識有限,如果能夠領略各地風土人情,開闊視野,無疑對藝術創作會有所幫助。1902年,齊白石的好友夏午詒請他去西安做家庭教師,齊白石開始了第一次遠游。他在西安認識了時任陜西臬臺的大詩人樊樊山,樊樊山為他制定了潤格,并推薦他去北京任宮廷畫師。但淡于名利的齊白石婉拒了他的好意,次年到北京后不久便悄然辭別好友返家。此后,齊白石先后又有四次遠游,到過江西、上海、江蘇、廣西、廣州、香港等地,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后來他將這五次游歷稱為“五出五歸” 。五次遠游對齊白石的意義不僅在于得到豐厚的報酬、結識了知己,更重要的是一路舟車慢行,使他領略了沿途壯美的風光,他不僅目識心記,而且隨手做了許多畫稿,為他脫離畫譜程式化的圖式和晚清陳陳相因的“四王”山水,直接從真山真水中取材,創立自己的山水畫風格奠定了基礎。他在遠游過程中,還見到很多歷代大師,如金農、八大山人、石濤、徐渭、孟麗堂的真跡,開始廣泛吸納傳統的精華,從此,他的作畫、寫字、刻印、作詩的風格都發生了很大轉變。
衰年變法
1909年,回到湘潭的齊白石,生活富足,隱居于鄉間吟詩作畫,過著悠閑的鄉間文人生活。但是, 1917年,平靜的鄉居生活卻被愈演愈烈的兵匪之亂打破。迫于無奈,年逾五旬的齊白石不得以來到北京,并于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當時北京畫壇比較盛行吳昌碩一派具有金石趣味的大寫意花鳥畫,齊白石學習八大山人的冷逸畫風頗受冷遇,畫作很少有人問津,這對于依靠賣畫養家的齊白石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所幸的是,當時北京畫壇的領袖、陳寅恪之兄、魯迅之同窗好友陳師曾獨具慧眼,十分欣賞齊白石的印章和畫格,兩人結為莫逆之交。陳師曾見齊白石賣畫生涯十分蕭條,便勸他大膽變法、自創風格。于是,齊白石開始“十載關門”的衰年變法。他深入研究吸取當代各家,特別是吳昌碩的優點,經過不斷鉆研,終于創造了“紅花墨葉”的大寫意花鳥畫風,進入“一花一葉掃凡胎,墨海靈光五色開”的自由境地。1922年,陳師曾攜帶齊白石的作品到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所有作品都以高價被搶購一空。這個消息很快傳回國內,從此北京城里找齊白石買畫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他獲得“南陳北齊”的美譽,他的藝術也遠播東歐。
大師門墻
1927年,時任北京國立藝專校長的林風眠首先請齊白石去任教。次年,徐悲鴻任更名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也十分推崇齊白石的藝術和創新精神,親自前往齊白石居住的跨車胡同聘請他擔任學院教授。1946年,徐悲鴻回到北平擔任國立北平藝專校長,再次聘齊白石為名譽教授。新中國成立后,徐悲鴻出任新成立的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仍聘齊白石為名譽教授。
此外,隨著齊白石聲名的擴大,一些學子也開始投師門下,學習書畫篆刻,李苦禪、王雪濤、于非闇、李可染、崔子范……等一批閃耀中國現代畫壇的名字都出自白石之門。齊白石曾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因此他的學生大多受其影響,自創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