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北京故宮藏品問題,特別是與臺北故宮的館藏狀況比較,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再度回應外界提問。他表示,根據最近一次文物清理的結果,截至2010年12月故宮博物院藏品為1807558件(套),臺北故宮典藏文物總數696112件(截至2013年6月),“兩岸故宮藏品均主要來自清宮舊藏,各有所長、互為補充,可謂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新說:北京故宮“鎮館之寶”至少15萬件
外界有一種說法是,“北京故宮只有建筑沒有文物”。對此,單院長認為,建筑確實是故宮博物院最為珍貴的文物資源之一,而且故宮博物院另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建筑與文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文化深邃、氛圍獨特的歷史文化空間。
長久以來,公眾一直好奇為什么北京故宮沒有“鎮館之寶”?對此,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從不 “打造”所謂的“鎮館之寶”,但絕不能因此就認為故宮博物院沒有珍品文物。例如故宮博物院曾從180余萬件文物藏品中選擇15萬件文物藏品,編輯出版500卷的《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這15萬件珍貴文物就可以說是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的一部分。“所以說,關于北京故宮‘有宮無寶’的說法是片面的,北京故宮不僅有‘宮’而且有‘寶’,兩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共同構成了故宮博物院特殊的文化資源。”
新品:大量孤本特藏舉世無雙
有媒體報道稱“善本圖書典藏為臺北故宮的特色之一,不論質或量均非北京故宮所能相較”,單霽翔院長認為這種說法并不符合實際。
單霽翔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故宮博物院宋、元、明、清善本又撥交國家圖書館一部分。目前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有元、明、清版本總數在36萬冊(件),較南遷善本舊籍數量多一倍以上。其中,選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善本在10萬冊以上。北京故宮部分明清刻本和清代稿、鈔本,可與臺北故宮藏本互補,滿、蒙、藏文圖書的品種、數量較臺北故宮多7倍以上。一些大部頭經典,如清康熙年內府刻蒙文朱印本《甘珠爾》等等,臺北故宮無藏。北京故宮還有大量“別無分店”的孤本特藏,舉世無雙。
他同時透露,隨著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開展,新近整理出的兩萬八千多件乾隆御稿,四萬多件(通)明清尺牘,以及大量的甲骨、瓷片等,均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這些,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們對于故宮藏品的認識。
新館:明年故宮將啟用五大展館
一些觀眾反映參觀故宮博物院看不到故宮的文物藏品,實際上故宮博物院內有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展覽,只是布局較為分散。單霽翔介紹,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內每年有各種展覽45個左右,同時展出的文物藏品數量近1萬件,以多種形式滿足觀眾參觀的需求。
單院長同時透露,2015年10月,故宮博物院將迎來建院九十周年,屆時,修繕完成的雁翅樓將和午門一起,形成2800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展廳,氣勢恢弘地展出“萬壽慶典”展;慈寧宮、慈寧花園和壽康宮所在的西部區域將開放,慈寧宮設為雕塑館、慈寧花園和壽康宮則為原狀陳列,還原古建筑的歷史風貌;東華門保護修繕工程已經竣工,將調整其作為故宮博物院古建筑館,專門展示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端門將建成一座數字博物館展廳,將傳統建筑和數字技術融合起來,使觀眾對故宮博物院獲得更加清晰和深刻的“第一印象”。還有,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建設,可以解決院藏的大量大型珍貴文物(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鹵簿儀仗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及時、大規模的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同時把傳統文物修復的技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給公眾。
珍貴文物占絕大多數、從不打造鎮館之寶是北京故宮兩大獨特之處
單霽翔介紹,故宮博物院已知的1807558件(套)藏品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套),占93.2%。這一“倒金字塔”藏品結構,迥異于世界其他博物館以資料為藏品之最、珍貴文物占很小比例的“金字塔”結構。
除此之外,單霽翔表示,故宮博物院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館之寶”。對故宮博物院來說,密不可分的整個文物藏品體系和紫禁城古建筑群體,都是故宮博物院視若生命的無價珍寶。某些博物館挑選一兩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這對于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一是博物館的收藏狀況往往趨于一枝獨秀、以偏概全的局面,難以真實呈現博物館收藏體系、體現博物館整體價值;二是觀眾過多關注“明星文物”,對其他非“明星文物”熟視無睹、忽略不計,就不能全面、系統、真實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元性,易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