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首屆北京798雙年展國際總策展人 馬克?漢格布勒(Marc Hungerbühler)
星座常常理解為在地球上觀察到恒星呈現出的自然形態所形成的模式,但是,更準確的說,星座是一個天球的特殊部分,這個天球包涵了所有天體。為什么說這些技術性的定義對于雙年展來說很重要呢?從視差的角度來看,我們利用一個解釋性的看法將無規則的恒星連接起來使我們對它聯想起一種意義,而不是僅僅遵循著科學真理來進行理解—這類比也說明這次雙年展的成立并不是為了定義跨文化的真理;集體含義在我們有區別性的文化語言及其造成的解釋中是沒有什么可說的。在沒有違反全球現代性的原則下,這雙年展的100多位國際及本土藝術家也不能提及有關于他們的具體文化或國籍。策展人更多的可以說是當代藝術實驗室中的科學家,而不是純粹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或者歷史學家。
正如眾多的策展人將許多不同聲音精心安排成為一篇大型樂章一樣,他們的工作像電影導演那樣利用故事、演員和攝像機轉達具體感情,使知識論述得以展開。在最完美的一刻,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關系和更廣泛的網絡,在這種情況下,藝術的立場通過展覽涌現出來,視覺沖動激起了大量的交叉引用。“社群”這個展覽試圖繪制一個藝術領域中的一個關鍵聚集時刻。這也可以說是一個短暫的截屏。在這種特定的區域里,相較于從國籍、方法、和動機入手來評論一件藝術作品與另外一件作品的特殊立場,“社群”可以被描述成跨越一端地緣文化到另一端地緣文化的一個蟲洞。
“社群”并不是為各國展示更卓越的更先進的或更進步的當代藝術而形成的一個比較性競爭性的平臺。而是我們在這里聚集國內外藝術家并將他們的遠見擺放在一個北京藝術背景之前,以他們的展覽和個人作品為一種文化和社會實踐,透過棱鏡一般的模式展現出來。
像藝術總監朱其所指出的那樣,一個新的社群意識在中國需要從流動社群的周圍被啟發。漢格布勒希望將其再踏前一步;他預測,中國必將不會是一個孤立的社會,也不會失去其社會遺產和文化認同。中國將會是一個國際化社區,一個集體意識的起源。作為新興社會的保護傘,他將有力地推動前進發展,建立起大規模的網絡來維持我們的幸福乃至整個星球的幸福。
雙年展國際部分是由“紐約藝術家網絡” 組織的。在這方面,馬克?漢格布勒擔任策展總監,并組織了一組策展人(勞爾?扎穆迪奧,尼科亞克圖斯卡,亞歷桑德拉?洛溫斯坦,,佳絲瑞?比肯黛尼,及馬丁?溫默),同時建立了自己的798場地(圣之空間, 梯級藝術中心,北京東京藝術中心,琳達畫廊空間,With Space ,仁俱樂部藝術中心) 。在合作方式上都遵循“社群”這個總體概念和結構,策展人還會策劃個人的獨立主題,但遵循基本框架,類似于國家的自治聯邦。
勞爾?扎穆迪奧策劃的” 墜落星球”展覽位于階梯藝術中心。這期展覽探索了生態大災難背景下出現的種族、性別、動植物群的形變,并通過包括繪畫、攝影、雕塑、紙面作品、視頻、裝置和聲音作品在內的各種媒介來表達。
在林大畫廊,尼科亞克圖斯卡的“發動,調入,退離”匯集了來自拉丁美洲的藝術家,但并沒有界定成為特殊的運動或藝術界對話。展品包括裝置,視頻和聲音作品。
亞歷桑德拉?洛溫斯坦與佳絲瑞?比肯黛尼的“過渡美學”是以南亞和中東地區女性藝術家為主體的。這些作品將在北京東京藝術中心和仁俱樂部藝術中心展出,探討性別問題和短暫情況的遺傳和特性。
在圣之藝術中心,馬丁的“插入/附件” ,收集了德國的概念抽象畫。他們的作品,以藝術形式進行了藝術研究和繪畫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