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東《三峽新移民》局部
金融危機對拍賣市場有沒有影響?有。但金融危機影響的只是成交量而不是成交價格,這一點從該調查報告中的信息可以解讀出來:千萬元以上拍品的表現越來越好。有價值潛力的藝術品價格既然可以在金融危機中節節攀升,那么另一些作品價格跳水就不要到金融危機那里找原因了。其實,我覺得目前這個跳水幅度還不夠,現在來講當代藝術觸底反彈為期過早,也不要再將金融危機當作當代藝術掉價的遮丑布。
我有一本畫冊,收錄幾個拍賣會上歷屆中國當代藝術品圖錄和成交價,雖然只是圖錄,未能跟原作相比,但是印刷品所提供的信息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圖錄每一頁都有讓我感到觸目驚心的價格。我因此對收藏界流傳的那句俗話有深刻理解:過去把寶貝當垃圾,現在把垃圾當寶貝。相當多的作品,值不值得收藏還要考慮考慮,以幾百上千萬的價格賣出,只能想到這兩個字:瘋狂。
中國當代藝術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有非常長足的進步。我也見過很多非常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很少在拍賣會上出現。從多個途徑了解到的行走在拍賣行上的作品,約半數我個人認為不值得收藏。有很多美術家比較田園地生活和創作著,而另外一些當代藝術家,本人看上去像個藝術家,行為也頗像是個藝術家,但手下的作品卻不像個藝術品,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個別的。很多在拍賣會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在中國當代畫壇上可能是默默無聞的,當然這不是說那些名氣很大的畫家的作品就是可靠的。拍賣行業有自身的運作規律,市場也有一定的盲目性,這使得藝術品問題在拍賣市場上的問題矛盾且復雜。
什么因素決定美術作品的價值?或可從幾個方面來理解。比如技術難度和審美高度,又如技術的革新性,再者特定的歷史價值可能也影響作品的收藏價值。技術的革新性目前在油畫作品中已經幾乎不可能產生了,特定歷史價值也只是一種偶然機遇。比方’85新美術運動中的一些作品,雖然算不上是優秀作品,甚至有的還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這些作品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有一定的開風氣意義,因此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當然這只局限于當年參展的作品或者產生過確實影響的作品,而不是指參展畫家后來的所有作品,而且這些作品的首要價值是文物價值而不是藝術價值。又如轟動一時的羅中立的《父親》,從技術角度來講并不是一幅無懈可擊的油畫,但卻是中國美術史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中國社會史的一件劃時代作品,怎么去估價或許都不算過分。但是羅中立后來的作品定價,卻絕對不可以以《父親》做參照。
因此,技術的難度和審美的高度是美術作品的價值的主要來源。這兩個因素都有很高的專業性和抽象性,這也是剛剛成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品價值的認知需要一定過程的重要原因。當代藝術價值的錯位作為一種階段性現象,在市場的盲區中出現也就完全可能?,F在,藝術品市場正在對這種錯位予以糾正,即使沒有金融危機,這一糾正也會如期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