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韻華風”清三代官窯瓷器專場拍賣會部分精品在京露臉。此次拍賣預展期為1月13日至15日,15日晚8點開槌,屆時,88件套110件精品將全部亮相。
提前亮相的瓷器精品包括:清雍正斗彩花卉紋天球瓶、清乾隆青釉刻花貫耳尊、清乾隆粉彩福壽紋將軍罐(一對)、清乾隆檸檬黃地斗彩花卉紋雙耳六方瓶。這場瓷器專場拍賣吸引了大批重量級藏家的目光,繼“香港價格”“倫敦價格”之后,此次拍賣能否創(chuàng)造“北京價格”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清官窯瓷持續(xù)走熱
清官窯瓷器的價值受到專家的一致肯定。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古瓷鑒定專家雷從云認為,清代是中國古陶瓷工藝最高水準大發(fā)展時期,特別是清三代為代表的中國古陶瓷工藝已被世界認可。
中國國際資本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博士認為,正是因為清三代官窯瓷器獨有的稀缺性、藝術性、完美性,原本估價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得以5.5億元在倫敦成交。此天價記錄成為中國乃至國際拍賣市場重要的前瞻信息,將引發(fā)全球富豪與金融資本投資清三代官窯藝術品的熱潮。
致力于未來學研究的文化學者方利臣認為,全球范圍的對中國古董文玩的巨大興趣,就其本質而言,是對中國文化復興的深層次關注。從此意義上講,古董文玩領域掀起收藏熱潮,也有利于西方國家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
文物保護讓人擔憂
與此同時,此次拍賣也引發(fā)業(yè)界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深層次問題的憂慮:天價拍賣背后的中國藝術品身份認證危機是否能夠得到解決?中國有實力的收藏家或收藏機構,特別是地方收藏機構,能否在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物方面挺身而出?
對此,原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古瓷鑒定專家孫學海先生說:“幾十年來,不少精致文物流失海外。國寶不識,把真品判定為贗品,是造成國寶外流的重大原因——這實際上是為文物走私出境開拓了‘綠色通道’。文物判定界專家只有盡快放下‘民間沒有珍品’的誤判,抬高對史冊文物的認識和判定程度,中國的文物走私才有望得到有效制止。”
而對于文物藏品保護,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xié)會副會長于今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地方所建的一大部分博物館投入非常大,動輒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但是,博物館里的文物卻非常少。于今說,從文物保護角度出發(fā),為避免文物再次流失海外,此次拍賣應采取定向拍賣方式。他呼吁,全國各省市人均GDP排名靠前省市博物館應不失時機地大規(guī)模進場,參與競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