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5月17日上午:30—12:30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2層3、4號廳
學術主持:龔繼遂(美籍華人藝術市場研究專家、中央美院特聘教授)
會議主持:王雪芹(《畫刊?今日中國美術》執行主編)
發言嘉賓:
金秀炫(阿拉里奧負責人)
鄭林(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負責人)
勞倫斯?何浦林(香格納畫廊負責人)
季玉年(香港季豐軒畫廊負責人)
賈偉(保利國際拍賣當代中國藝術部總經理)
出席嘉賓(以姓氏拼音排序):
Laurazhou(白立方畫廊香港負責人)、冰冰(仁畫廊)、池剛(雅昌藝術網副總經理)、黃燎原(現在畫廊)、胡丹潔(中央美院藝術市場專業碩士)、李大鈞(百雅軒畫廊)、李蘭芳(藝?凱旋畫廊)、李宜霖(亞洲藝術中心-北京)、李宜勛(亞洲藝術中心-臺北)、林岱蔚(林舍畫廊-臺北)、林岱隆(林舍畫廊-北京)、劉尚勇(榮寶拍賣總經理)、譚精忠(臺灣收藏家)、田原(空白空間畫廊)、王新友(偏鋒新藝術空間)、烏斯?麥勒(麥勒畫廊)、謝尚晉(民生銀行藝術品投資顧問)、謝素貞(策展人)等。
王雪芹: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參加我們此次論壇。這次在來香港的飛機上就已經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遇見了很多業內的朋友,足以說明大家還是很重視這次博覽會。昨天我們也到了現場參觀,覺得這次香港藝博會的陣容很強大,跟想象的還是有一些差距。
我們之所以策劃這樣的一個論壇,是希望能引起中國本土畫廊和藏家的一些思考。今年的香港藝博會是被巴塞爾收購的第一年,因此也是西方畫廊大規模進軍亞洲的第一站,對我們本土畫廊業乃至整個當代藝術生態會有哪些沖擊,這是我們雜志很關注的話題。
從去年開始有一些大陸畫廊陸續來香港開設分部,這些畫廊來了以后會遇到哪些問題,他們將如何開拓香港藝術市場,并將大陸藝術家帶到有可能成為亞洲乃至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城市,我想很多人都會感興趣。
我們雜志從今年開始也在拓展香港地區的發行以及組稿工作,作為藝術界的觀察者,我們希望能參與到這種變化的進程中,并做出自己的貢獻。下面我把時間交給我們這次論壇的學術主持龔繼遂先生。
龔繼遂:我們此次的論壇主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當代藝術作為國際現象,在香港藝博會上,有這樣一種新的問題呈現出來:我們本地藏家、中國藏家會不會逐步接受中國之外的當代藝術?另外國內藝博會和香港博覽會在專業呈現、配套制度和學術建設上,會形成什么樣的競爭和互動關系?第二個問題是討論下一波潮流是什么,由誰來決定。
先討論第一個問題:我們大部分嘉賓都是上海、北京藝博會的常客,我想問問在座各位,無論是參加內地的藝博會也好,還是香港藝博會,在銷售作品和培養藏家之外,藝博會對你們而言還有什么其他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先請阿拉里奧北京的負責人金秀炫女士談談。
金秀炫:我參加的很多國內的藝博會都不太國際化,它們沒有專業的系統,也沒有更廣泛的內容來供我們討論當代藝術的風格和由來。香港藝博會與之前的藝博會相比,帶來了很多突破,所以很多畫廊參加藝博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新的藏家。除此之外,當代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博覽會一起發展成長的,以這次的香港博覽會為例,它的成功舉辦就是藝術的整個生態系統發展的結果。畫廊與藝博會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藝術的發展空間才會越來越大,這是對等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