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現代畫家》雜志評選出藝術界50位最著名的收藏家,其中羅賓·安東尼奧年僅36歲,為菲律賓最重要的收藏家。這位世紀房產公司(CenturyProperties)常務董事之子的現、當代藍籌股藝術收藏,抵得上一座小型美術館,有畢加索、弗蘭西斯·培根、威廉姆·德庫寧、安迪·沃霍爾、馬克·羅斯科、村上隆、理查德·普林斯等大師之作。如今,安東尼奧也是活躍在國際藝術市場中的亞洲藏家。
我國目前被認為是全球最活躍的藝術品市場之一,影響著國際藝術品市場的走勢,有資料稱收藏者達7000萬,但在這份50人的名單里,我們不見中國藏家的身影,更遑論中國年輕藏家的姓名。
盡管這兩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深度調整”,但每年春秋兩季的大拍,在北京、香港、杭州等大型拍賣會,領牌者云集。在現場或通過電視、網絡畫面,我們能看到其中與會、幫助舉牌者有相當多的年輕面孔,年輕佳麗和西裝革履的男士,但真正背后的“東家”為青年藏家的并不是很多。雖然我們國家不缺乏“富二代”、年輕的個體創業財富積累者、有投資意識的文化精英、癡迷的藝術經紀人……但他們往往各有側重,而非各自齊備投資的幾個基本要素,因而,帶著“實力”扎入拍場的,依然是鳳毛麟角。
筆者以為,無論是眼下的藝術品市場的起起伏伏還是“不景氣”中,急需要青年藏家的加入,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乃至長期以往,藝術品市場都需要新引擎,重要源泉、動力,就是來自青年藏家的“實力成長”。
青年是未來的期望,也是藏市不竭活力、新型動力、增長潛力的保證。
更多青年藏家入世,當有一種生機、銳氣和“狠勁”在。藝術品市場存在,就自然有各種群體、年齡段的人進入其中,其中也包括年輕愛好者、投資者。特別是當前國家鼓勵文化大發展,傳統文化“以古為新”,文化消費更加豐富。同時,全球一體化帶來的文化交流、市場投資意識也在增強,諸多年輕人躍躍欲試。但這些還不夠,還必須涌現更多的有個性、有特色的青年藏家。他們必須有更加寬闊的視野,更加雄厚的經濟實力,在國內藝術市場、收藏文化引領中有更大的影響力。他們在書畫、古玩、家具、雜件等各類細化專題收藏中,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的還成為“一時之選”,成為一種新的導向。青年藏家與過去老一輩藏家相比,盡管有一些“重疊的理念”,但須有新開拓的領域、境界。比如,對于“撿漏”的認識,當年老一輩藏家看待“撿漏”,是花三瓜兩棗的錢買到值大錢的東西,在行內被戲稱“吃仙丹”;年輕藏家沒趕上那個時期,但也不氣餒,認為“收藏沒有遲到者”。他們認為,在今日知識爆炸、資訊呈幾何級增長、信息近乎通透的時代,那種原來靠“信息不對稱”的“撿漏”早已過去。眼下他們看待的“撿漏”,那就是以自己的藝術眼光、資金實力、靈活機智的市場穿插應變能力,去撿預期、撿機遇、撿未來。
放眼國內,鑒于有“實力”的青年藏家還屬鳳毛麟角,欲使青年藏家更快地凸現,闖出一片天地,展現一派氣勢,筆者認為,須強化他們三個主要方面的“實力成長”:
一、 必須更“獨”地蒙養傳統文化累積;更“毒”地強化當代藝術審美眼光。
文化和審美眼光的培育,既靠先天稟賦、悟性,但作為藏家而非藝術創作者,則更賴于后天的學習、感悟、思考。有些青年藏家雖天資并非一流,在孩提、少年時代,也無家庭的熏陶,古詩詞、書法繪畫等童子功缺乏,但他們對藝術發生了興趣后,會通過自覺看書、向前輩請教、常去看畫展、進博物館甚至到藝術學院去進修,如此逐日厚積、蒙養、訓練,日日更新,打磨出一個傳統文化充盈、對藝術感悟敏銳的自己。通過這個過程,逐漸煉出“獨”一個自己,掌握識寶的“獨”一份真經。同時,在這種累積和訓練中,也能讓自己對當代藝術錘煉出一種很“毒”的審美眼光。在具備了這些素質之后,青年藏家們殺入畫廊、古玩店、拍賣市場,便有一份“狠”勁,一種特質,一張不可讓人小覷的鮮明獨特面孔。
二、必須有堅定的投資信心,蓄起資金充裕的水庫。
除非作為友朋、同道間的贈送,如今的藝術品,已成為一種特殊商品。蘊藉著藝術和文化之“虛”的含金,但它同時又是物,在市場上獲取,必須以金錢或者對方首肯的物品來交換,有商品屬性。特別是近些年來,拍賣公司在中國異常繁榮,一個個創紀錄、虛虛實實的拍賣價格,吊足了將藝術品作為投資項目者的胃口。由此,青年藏家欲闖拍賣場、大畫廊、古玩店,必須有堅實、充裕的資金作為后盾。以藏養藏需要資金,只收不賣更是如此。即便一般的愛好者,買點字畫古玩,也必須是家里的閑錢。而且,青年藏家欲“藏”出自己的“品牌”,還必須有堅定的信心,持續的熱情。收藏的過程至少要以年計,而非今天將藏品搗騰來,明天就進行換手。同時,對自己已經收羅到手的藏品,必須加以研究。有的青年藏家有自己辦的企業博物館、藝術陳列館,在展示的同時增強影響力。作為投資,他們也應以中長線、以藝術、文化的眼光來定位、估值自己的藏品,如此,自己的收藏品牌影響力必會與日俱增。如今,諸多“富二代”、演藝界年輕明星、海歸或高學歷的自主創業者、文化藝術品機構的青年才俊……他們已囤積相當寬闊而深厚的資金水池。如果他們以綜合素質進軍藝術品行業,必將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必須有完備市場意識,將“大”和“小”融通。
今日藝術品市場,較一二十年前,甚至幾年前,社會環境、投資意識、文化語境等生態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已非誰都可以搏擊一番。但青年藏家在克服經驗不足之后,有他們的“后發優勢”在。他們敏銳、機警又大膽,肯學、勤跑碼頭又目光前瞻。他們一進入藏市,就站在一個高素質、高起點上,不迷信一夜暴富,不道聽途說,不相信隨意就能“撿大漏”的神話,文化觀念、市場意識也較傳統藏家更健全完備。比如他們不但精研單個藝術品的“小”,而且在收藏、投資過程中,甚至還研究藝術品所處的政治氛圍、國內外經濟、審美趣味、時尚風潮等“大”。“小”、“大”融通、合一,天時地利人和,仍會“撿到大漏”。特別是對當代藝術、前衛藝術,他們可能較傳統藏家更能接受和快速領悟,具有與時代“同呼吸”的體味和理解,同時對于當代藝術的國際趨勢具有更高的認知度。由此,他們就能有成為當代藝術家的擁躉和托舉手,而目前,不客氣地說,包括北京宋莊藝術區5000名藝術家在內,他們大都并沒有特別重視青年藏家的潛力,而依然在心里期待著尤倫斯等老外及山西、浙江等各類成功商人、富豪以及他們的代理人前來垂青。
如今的藝術品已高度市場化,其起伏波動,當由“市場說了算”。但“收藏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載體,延續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因而不僅僅是個人、一個小圈子里的事。我們知道,“市場要素”的一些新變化,也會產生新的導向結果,并從“圈子內”逐漸化開,影響整個社會文化的風向。因此,筆者認為,國家在大力鼓勵文化發展,出臺文化產業新政策時,也必要出臺一些“延伸政策”:對弘揚、展示中華文化藝術的青年藏家,予以呵護、扶持;文化機構和拍賣公司也應該多策劃組織一些青年藏家參與的活動,甚至可以舉辦青年藏家與當代藝術家聯誼的論壇、沙龍和專題拍賣;世界華人收藏大會在籌備、舉行時,也可多發現、邀請青年藏家參加,讓他們多“露臉”,增加人脈,增添人氣;報刊電視、新型媒體,也可以開辟欄目、頻道,給予青年藏家以“話語權”,形成輿論場,多關注、引導他們的“實力成長”。因為,青年藏家是藏市的一個新引擎,支撐點,也是藏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