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積累造就縱貫線
新京報:臺灣的“民歌教母”陶曉清曾經說,滾石的衰落一部分原因在于過度的擴張導致失控,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
段鐘沂:我不認同。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時候的情況是市場打開了,對手也進來了,連斗了十年的老對手飛碟也被華納收購了,真的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如果不迅速擴張,可能會遇到更多更大的問題。記得滾石的最高紀錄是在全亞洲設立12個分公司。我覺得擴張本身沒有問題,但在執行的過程中的確也遇到了失控的情況,那是因為人才培養的速度沒有跟上輸出的速度。
新京報:那么你覺得滾石衰落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段鐘沂:說到衰落,曾經有內地的媒體叫我們是“沒落的貴族”,我能理解大家對滾石唱片的愛之深責之切,但我真的從來沒有覺得我們是貴族,也沒覺得我們沒落了。滾石不是天生的巨頭,最開始只不過是一家只有六個人的創業小公司,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至于沒落,我不想拿環境當借口,但現在滾石遇到的問題也是整個音樂內容產業遇到的問題。五大唱片進臺灣之后,我們有太多次機會把滾石賣掉,為什么能夠堅持下來?因為臺灣有太多愛音樂的人一直跟我們講,滾石不能賣!
新京報:在一個音樂本體幾乎無法作為商品出售,幾乎所有唱片公司都要靠賣音樂附加服務來勉強維持的時候,滾石的未來在哪里?公司所擁有的海量音樂版權會不會成了無法創造價值的巨大包袱。
段鐘沂:當然不會。音樂內容依然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和資產,只不過以前是賣卡帶,賣CD,現在要靠經紀、演出或者其他的形式。你就看縱貫線,去年巡演了47個城市,唱了52場,門票收入超過43億,創下了華人演唱會紀錄。如果沒有滾石三十年的音樂資產,哪來的這個樂團?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張震岳四個人沒有一個人不會玩樂器,不會創作,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經典歌曲可以單獨開個唱。如果是平白無故搞四個人在一起,有可能賣掉嗎?
新京報:你多次提到了時代背景決定了滾石的命運和發展,但對于整個華語樂壇來講,滾石唱片本身也成為了時代背景的一部分。
段鐘沂:滾石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符號,完全超出最初的預計。因為滾石在人們成長的時代,提供了值得紀念的歌曲給他們,成為了生命中很重要的記憶。
現在滾石唱片不再有當年的規模,卻讓我時時想起三十年前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沒有經驗,沒有復雜的流程,單純靠直覺和靈感,判斷和勇氣去做事。我很享受這樣的感覺,滾石還會繼續戰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