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克里斯雷尼爾:
并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在消亡
B=《外灘畫報》R= 克里斯。雷尼爾(Chris Rainier)
雷尼爾此次受邀來華,讓京城的攝影發燒友圍著他忙活了兩天,周六去東城看展,周日又奔到西城聽他4 個小時的講座。他很照顧他的聽眾,講座中不斷給出提問機會,可惜的是,幾乎所有提問都是關于技術的。
在展覽開幕式上,他堅持要留在人群里。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他仍不愿離開現場,就坐在展廳的一個小隔間里,和記者聊了起來。
溝通的質量決定了照片的質量
B:你什么時候開始把鏡頭對準那些邊緣的傳統的文化?這是你學習攝影的初衷嗎?
R:我在澳大利亞長大,我爸爸是南非人,而我是加拿大人。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環境中,所以,當我最初拿起相機去拍攝那些不同的土著文化時,是非常自然的。可以說,從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我就開始干這一行了。
B:你通常怎樣決定去哪里拍攝?
R:我希望尋找到一個最遺世獨立的文化,去找那些離文明化進程最遠的地方,它們也許在沙漠中,也許在熱帶雨林里。我現在也依然在尋找之中。
B:當你去原始部落的時候,他們會怕你嗎?
R:他們很害羞,不怕我,但很好奇。我認為人類總是對他人充滿好奇的,就像我們第一次見面,正是因為彼此好奇才開始交談,彼此詢問對方的職業、生活和愛好,這是人類普遍的性格。人總是想講述自己的故事,他們也是一樣。
B:你通常會在當地待多久?
R:一般都會待上好幾個月。這次展出的這個系列我花了8 年的時間,而拍攝新幾內亞的系列用了10 年。我在雨林里一待也是好幾個月,有很多蟲子相伴。
B:你怎樣和被攝者交流?這次展出的作品很多都是擺拍。
R:對我來說,和當地的人們有一段較長的相處時間是極其重要的,那樣我便可以和他們建立起某種情感上的聯系。溝通的質量決定了照片的質量,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和被攝者相處。只有當我和他們成了朋友,我才能拍到好照片。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語言,所以我必須學會不依靠口頭語言來進行交流。一般情況下,我會先讓翻譯帶我進入拍攝地區,把吃住都安頓下來,當我開始拍攝工作時,會請翻譯先暫時離開。我不會說他們的語言,但是我會建立一種友好的氛圍,以便于拍攝。我曾經為《時代》周刊工作過,現在也在為《國家地理》工作,所以我有許多不是擺拍的作品,而是紀實性的新聞攝影。我這次展出的作品,是為了拍攝原住民身上的文身,所以我希望他們不要動,保持靜止的狀態,我才能將他們身上的藝術作品拍攝清楚。所以歸結起來,我的這個系列其實也是一組關于文身藝術的紀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