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盡全力為自己創業,但不幸失敗,會有什么后果?」
「我大概還是會去找工作,」她想了想。
「你找工作難不難?」
「不會太難。」
「所以對你來說,創業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回到現在這個原點:準備出去找工作。」
對史丹福的MBA畢業生來說,自行創業,就好象攀爬一條布滿巖釘的運動路線,成功的機率固然很低,但墜落的后果更是微乎其微,巖釘上的繩索會撐住她。所以,她決定全力以赴,排除萬難,后來成功創立了自己的企業。
重點就在于,我們必須清楚區分機率與后果的差別,才能正確行動。攀登危險路線(或走在足以毀滅個人、事業的人生處境),你應該避免讓自己爬到落下,除非已無其它選擇。攀登已有堅固抓握點的運動路線(例如水晶球路線,或者我學生的創業計劃),你不妨接下這艱難的挑戰,面對5%的成功機率,全力以赴,寧可落下也不放棄。
第三課:用未來式(而非現在式)爬山:如何藉由心態的改變獲得成功
一九七八年,我迷上了一條名叫創世紀的攀巖路線。那是科羅拉多州黃金山峽谷里,一片百呎高的平滑紅石峭壁,從來沒有人曾在這里徒手攀登(free climbing,不借助任何外力,只利用手、腳、自然巖點完成路線的攀登)。
有一天,我看著來自東岸,身軀結實的卜萊格向創世紀挑戰。他先爬上一處平坦的前傾巖壁,然后猛然往上一跳,他的手碰到上方巖壁,停留了一秒鐘就松開,整個人墜落25呎才被繩索撐住。卜萊格繼續試跳了十幾二十次,最后放棄。
「就是沒辦法抓太久,」他說。那年,回學校念大三之前,我決定去爬爬看,但我還是找不出方法,可以爬到那個連卜萊格也失敗的抓握點。
回到學校,我加強練習,還在上衣口袋里放了一根針,專門用來刺破手指磨出的水泡。但無論再怎么鍛練,依舊鎩羽而歸,我雖然身強體壯,心理上卻被這條路線無人能徒手攀爬的紀錄所恫嚇。我必須改變自己的心境。
我在研讀攀巖歷史時,找出了一種模式:凡是被某一代攀巖人士認為「不可能成功」的路線,通常兩代之后,就會變成「沒那么難」。所以,我決定跟自己玩一個心理戲法。我深知無法成為最有天份、最強壯、最大膽的攀巖者,但也許,我可成為最有未來觀的攀巖者。
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思考實驗,把當時的時間推到十五年后,然后自問,「一九九○年代的攀巖者,將會如何看待創世紀?」答案再也清楚不過。在九○年代,一流的攀巖好手常會選擇創世紀進行首攀,把它當成挑戰其它更難路線之前的暖身練習;次級攀巖者也會認為,創世紀具有挑戰性,卻沒有難到不可爬的程度。
于是,我決定假裝現在是一九九四年,買了一個小日歷,把年份日期全部改過。走到峽谷時,心中就想象九○年代的人會怎么看創世紀的路線。靠著心理上的改變,我終于爬了上去,讓不少人大吃一驚。
改變心態的做法,特別適用于創業家與充滿未來視野的企業領導人。它的關鍵在于鑒往知來,從歷史掌握基本態勢,然后預測這些態勢對于未來世代將有什么意義。
蘋果計算機的賈伯斯在一九七九年參觀全錄PARC研究中心,看見成堆的計算機都使用某種又指又按的裝置,而且屏幕上的內容就是實際打印的內容。這種操作接口,今天已成家常,但在當年,卻沒有任何商業計算機具備這種能力。
賈伯斯一眼看出,這些創新會在未來成為普及的技術,他大膽想象未來十到二十年,人類會怎么使用計算機。等不及世界慢慢改變,他決定搶先按照改變后的世界而行動,在一九八四年推出麥金塔計算機。因為改變了心態,賈伯斯得以走向未來,開發出下一代計算機。
這正是攀巖最重要的啟示──最大的障礙不是巖石,而是人心。
我們無法堅持全力以赴、即使落下也不放棄,就是因為心中已經棄守。我們無法承擔風險,就是因為心中已將機率與后果混為一談。
而我們最大的失敗,就是讓今天當下的心態,阻礙了自己的創意與能力。今天我們眼中的種種限制,都將變成未來世代挑戰更大極限時的跳板。所以,何不現在就加入未來,跳過當下的限制?
突破的產生,通常不是來自做法上的改變,而是因為我們改變了對于做法的思考方式。這才是人生最艱難的攀爬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