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藝術家:白新城 布日固德 高宏 劉文中 關晶晶 老丹 孟祿丁 毛焰 秦風 王川 吳震寰 徐忠平 徐暢 楊黎明 伊靈 張亞杰 趙一囡 張方白
策展人 / 哲學主持:夏可君博士
主辦:北京當代藝術館
開幕:2011年7月17日下午3:00
展期:2011年7月17日至9月7日
展地:北京當代藝術館
展覽前言:
“書寫性”十問夏可君
一、何謂“書寫性(/書寫學:Graphology)”?書寫或者刻寫,開始于對事件的驚訝,是面對未來的未知事件逆覺而出的標記欲望。最初的刻寫發生于讓粗糙之物變得光滑,讓不可感變得可感,是原初的傾吐與語言的發生。寫書寫塑造了人類主體的感覺,正是通過書寫,通過銘寫事件而獲得重復的節奏,形成了最初的時間以及間隔感受。是書寫的節奏塑造了主體,而節奏帶來了自由感或者自身感發,激發了游戲的快感,塑造了生命的自身存在。把書寫性與事件聯系起來,有助于把握文化創造性轉化的良機,有助于幫助我們穿越“混雜現代性”的迷宮。
二、為何“書寫性”成為中國當代繪畫藝術轉換的核心?中國當代藝術遇到了創造性想象的危機,在學習模仿西方之后,既無法從自身傳統中尋求資源也無法創造性轉換自身的傳統,而書寫性是中國文化創造性轉化的秘密與契機。從商周之變的金文或甲骨文,到秦漢之際的篆書,直到漢代云虛紋的書寫,形成了中國文化“氣化式書寫”的基本形式;從魏晉的行書到唐代的草書,完成了“書法性書寫”的法度;從元代文人畫的書法用筆,到晚明八大山人等四僧的個體性書寫,展現了“繪畫性書寫”的多樣性和奇異性。而文學中的楚辭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書寫性也一直貫穿其間,當代藝術也需要通過書寫性來施行創造性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