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過長辛店附近,列車中便廣播請旅客們注意從車窗遙看一側的盧溝橋。盧溝橋直對袖珍小縣宛平城,城與橋同為珍貴的古跡,橋欄上幾百只小石獅更是質樸而生動的民間雕刻,橋頭并有乾隆御題“蘆溝曉月”。但這類勝跡在中國大地上有的是,并不太稀罕。人人皆知,一個民族幾乎在盧溝橋上被踐踏掉,8年全民抗戰,中華民族重新站起來了,盧溝橋成了民族復興的橋頭堡,盧溝橋!盧溝橋!在火車奔馳中的一瞬間人人爭看盧溝橋。
說我們的祖先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來,那是傳說,但盧溝橋的炮聲打出了現代中國,這是鐵的史實。我們帶領正在初中上學的小孫子去看看盧溝橋,讓他腳踏實地跨過盧溝橋。他在課本中早已知道盧溝橋的大名了。今日橋頭擠滿了攤販,都是賣民間粗劣的工藝品,假古董,大概估計此處游人多。我并未碰見多少洋人,北京人也很少。酷暑天,這毫無樹木遮掩的石橋上很熱,不是游玩的幽靜勝境。誰花錢買6元的票來踏一踏這血淚斑斑的老橋,才知憑吊戰士們的血跡也是要花錢的,但無法計量的鮮血只值6塊錢,又太便宜了。我注意到,上橋的游人大都是港澳同胞,在香港回歸的前夜,他們趕來看一看,踩一踩,親一親盧溝橋,心情當比我們更復雜、興奮!
這么重大的民族里程碑,是由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并已經過幾番整修,橋面早不讓車輛通行。橋的一側是高速公路橋,另一側是鐵路橋,被夾在現代化的鋼筋通道間,盧溝橋在視覺中顯得低矮、局促、寒酸,很難與其雄踞歷史長河上的偉大的橋的概念聯系起來,而且橋下的水塘已匯不成河流,許多汽車開入水中洗車。景觀不吸引人,更不值錢,趕來參觀的有心人并不寄情于風景吧。拿破侖之傾倒使滑鐵盧永垂千古。我參觀滑鐵盧時,當地人介紹說滑鐵盧原是比利時一無名之地,當拿破侖兵敗,遍野陳尸,傷病員呻吟呼喊要喝水,水,在英語是“滑鐵”(water),法語是“盧”(L’eau),在英語法語的齊聲呼水聲中,此戰場便以滑鐵盧(Waterloo)名傳后世了。乾隆御題“蘆溝曉月”,本意為顯其吟風弄月之文采,不意言中,曉月一瞬即逝,此處,中華民族將如日東升!
199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