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霖
位于798藝術區的亞洲藝術中心,是很多藝術愛好者的必去之地,不僅是因為這里有大名鼎鼎的紅猩猩雕塑、有近1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有薈萃中外藝術家的優秀畫作,還因為在這里能感受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由平等的藝術氛圍,同時這里還剛剛入選了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誠信畫廊”。對于“亞洲中心”北京負責人李宜霖來說,作為一家臺灣畫廊,亞洲藝術中心的“光環”背后曾有初涉內地市場的尷尬,但他一直抱有將華人藝術推向國際舞臺的信念。
初到北京“水土不服”
6年前,當亞洲藝術中心把畫廊開到北京的時候,少有人注意它的存在,雖然它在臺灣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舉辦過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展覽,并代理經營了趙無極、朱德群等華人藝術大師的作品。
談及初入內地市場的困惑,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負責人李宜霖記憶猶新。從臺灣到北京,最初他們也遭遇了“水土不服”。臺灣的畫廊在上世紀80年代就成立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培育了一批對藝術有很好理解的觀眾,大家對藝術的需求已從實用價值轉為精神需求。“內地有別于臺灣,內地藝術家自身的發展先于畫廊,畫廊起步較晚,沒有畫廊去教育觀眾,觀眾審美意識的培養相對滯后,另外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李宜霖表示。
然而,讓李宜霖感觸更深的,是開拓市場的艱辛。2006年,內地的中國當代藝術已處于井噴期,由于進入時間較晚,他們很難爭取到好的資源,尤其是想找到好的藝術家更是稀缺。
但有一點李宜霖堅信:北京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集聚地,是多元文化碰撞的國際平臺,“內地近80%的畫廊都在798,許多國外畫廊在這里也有分支機構”。
做大做強惟有“誠信”
李宜霖深知,要在內地打開市場,就一定要考慮內地人對藝術的了解和品位追求。“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內地客戶對藝術的需求,逐漸從裝飾需求轉為收藏需求,這方面的投資熱度也越來越大。”
然而798有那么多的畫廊,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畫廊脫穎而出?這是擺在李宜霖面前的難題。他認為亞洲藝術中心一定要有自己的經營特色,樹立自己的品牌。
針對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造假、高要價等情況,亞洲藝術中心承諾絕對不賣假畫、不漫天要價。
李宜霖告訴記者,在選擇客戶的時候,價格并非首要標準,誠信才是。放棄出高價位客戶、把作品賣給出較低價位的客戶,這對很多人來說難以理解,但在李宜霖看來,卻再正常不過。“我們理想的客戶,是那些真心喜愛藝術不會任意倒賣長期收藏的好客戶。哪怕他出的價格不是最高的。”
為此,亞洲藝術中心積累了近2000位客戶,“這些客戶是真正為了欣賞和裝飾而收藏藝術品的,他們其實是和我們以及藝術家們一起共同成長的”。李宜霖說。
藝術家是畫廊的財富,當別的畫廊爭相簽約藝術家的時候,亞洲藝術中心卻堅持對其高標準把關。“除了作品以外,我要看他的人品,甚至有時我會在人品的考量上超過作品。”李宜霖表示,在簽約藝術家之前,會對其有兩三年的觀察期,當雙方都互相信任時,才會達成合作。
李宜霖介紹,他們和藝術家的合作通常是采取獨家代理和長期代理的方式,分成方式則有提成支付和底價支付兩種。對于年輕的藝術家,中心會有一個前期的資金支持,“藝術家的發展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我們會挑選好的作品寄賣,但不會有保底生活費或者承諾每年賣出多少作品,這也是對年輕藝術家的一個激勵”。
在李宜霖看來,亞洲藝術中心不僅是一家畫廊,同時還是一家藝術顧問公司。“我們會提供給藝術家客戶、市場的相關信息,比如說作品的主題、尺寸是不是適合,是否能與大的文化背景相契合等。當然,藝術除了審美之外,還應該有打動人心的東西在里面。”
搭建藝術文化交流平臺
6年的磨礪,亞洲藝術中心終于在北京站穩了腳跟,李宜霖也越來越適應了內地的生活。現在亞洲藝術中心一頭連著臺灣、一頭連著北京,通過辦一些兩岸交流的年輕藝術家巡展或個展,為兩岸藝術家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
兩年前,亞洲藝術中心的客戶中,內地人不到5%;但現在,這個比重增加到了15%。2009年之前,畫廊都處于投入階段;2009年實現了兩倍的業績增長,此后都以10%的速度持續增長。
然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營銷管理碩士學位出身的李宜霖,目標并不局限于此。“畫廊是商業機構,我們在維持正常運營的同時,更希望能多為提升社會文化做一些努力。”李宜霖表示,亞洲藝術中心不僅是溝通兩岸藝術文化的紐帶,還應將優秀華人藝術家推至歐美國際舞臺,使他們能在世界嶄露頭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