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現實主義的深化與發展
1980年代中后期,“新潮美術”風云乍起,對寫實主義繪畫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藝術市場的興起,推動了寫實風的商品畫生產,有許多油畫的趣味近似19世紀的學院派和沙龍畫風,追求高度逼真的超級寫實。1996年,在“第3屆中國油畫年展”、“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中,油畫中的“表現性”油畫成為風尚,現實主義油畫創作進入低谷。面對這一現象,在第一畫室任教的韋啟美先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堅信現實主義繪畫的生命力與發展的可能性,只要它從生活中汲取了足夠的力量,就會重新煥發光彩。韋先生指出:“現實主義道路廣闊,因為生活的道路廣闊。現實主義創作的樣式多樣,因為畫家的人生追求、理想和藝術觀念有差別。只有現實主義能對各畫派敞開自己的胸懷,因為它要從其他畫派那里吸取一切有用的東西,使自己的生命之樹常青。”(韋啟美《現實主義遐想》,《美術研究》1997年第3期,第14頁。)
韋啟美先生認為,現實主義繪畫的內容貼近生活,雖然在表達上基本是再現的,但在對生活的表現中蘊含著畫家的價值判斷,它的意義是明確的,不能任意闡釋。但是他以更為寬闊的視野看到現實主義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他認為現實主義繪畫與其它樣式的繪畫像地殼板塊,互相連接、擠壓和重疊,在交接處可以產生新的邊緣作品,韋先生將采用寫實手法的象征主義和表現主義繪畫都視為現實主義的衍生和變體。
韋啟美先生關于現實主義的真知卓見與孫為民先生(1996年擔任中央美院副院長,1998年主持第一工作室工作)的認識不謀而合。在《再談現實主義》一文中,孫為民先生堅信現實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永久的魅力。因為現實是永遠存在和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提供藝術家的素材和信號是常新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現實,關鍵是藝術家以什么樣的觀念和方式去認識它。有生命力的藝術家不會以過去的模式來套現實,而是與時俱進。最重要的是,以具象寫實為風貌的現實主義藝術,其實在的、深刻的力量能夠直接傳達給觀眾。同時,孫為民也清醒地看到,現實主義所受到的最大挑戰,不是現代主義或是后現代主義,而是來自于它自身,即現實主義的固步自封,他強調“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對于外在真實和內在真實的認識 ,需要不斷地提高。真正的現實主義具有極為廣泛的包容性,它對于其它所有的認識方式都是共存共融的,并且有能力在人類的一切藝術成果中兼容并蓄地不斷發展。”(孫為民《再談現實主義》,《美術研究》1997年第3期,第6頁。)孫為民先生的藝術實踐,也證明了他的現實主義藝術觀的生命力,他創作的《山村小學?1980》,雖然是參加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的作品,卻表現了一群山村孩子在艱苦的山村學校里刻苦學習的場面,具有現實主義藝術直面人心的力量。
近年來第一畫室的中青年教師與學生的創作,在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的同時,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創作趨勢,從油畫傳統、油畫語言、油畫色彩及油畫的觀念性幾個方面展開了研究。例如,現任工作室主任胡建成的作品,就呈現出鮮明的觀念性,并且凸現油畫的中國文化氣質,如他的肖像畫《雕塑家李象群》,對人物的精神氣質進行了深入的刻畫與表現。
胡建成在進行研究生課題設置時,提出了“寫實油畫與油畫的觀念性研究”的思路,在靳尚誼先生的建議下改為“寫實油畫的觀念性研究”。胡建成對寫實油畫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對其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盡管寫實油畫面臨重重壓力,但寫實油畫也有其明顯的特殊性,比如形象表述的直接性和視覺上的真實性,這對于將近百年歷史的中國油畫而言,更有利于在世界繪畫平臺上建樹形象,一張生動的中國面龐已無需再說明它的中國性。何況在藝術趣味、色彩、結構等各個方面都可充分展示期特有的中國文化特質。
……觀念在這里我覺得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畫家在作品中表述出對人生和歷史的態度;另一方面是藝術家對待藝術的態度。希望通過對這一課題的學習,學生觸及的是有關人與藝術關系的研究、藝術與當代生活關系的研究。進一步講,所謂的觀念,應該是我們中國人對待藝術的觀念,并逐步尋求表述它的當代方式。”(《來自中央美院一畫室胡建成工作室的報告:寫實油畫的觀念性研究》,《中華兒女》(海外版),2012年第4期。)
回首來路,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在中國油畫的發展史上留下了鮮明的足跡,在中國油畫的教育史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涌現了許多中國現代油畫史上的著名畫家和經典作品,推動了中國油畫教育體系的發展。50多年來,從吳作人、艾中信、韋啟美、戴澤、梁玉龍、靳尚誼、吳小昌、王征驊、潘世勛、陳丹青、孫為民、楊飛云、王沂東、朝戈、胡建成、高天雄等先生到今天的青年學子,油畫系第一工作室歷經艱難曲折而真誠無悔,為中央美術學院的發展竭盡全力,以令人信服的成就證明了畫室制教學的持久的生命力,這就是第一畫室的道路,也是中國油畫教育的發展之路。
2013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