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洛阿《埃斯塔克的山巖》(1882)
塞尚《嘉登的鄉村》(1885-1886)
梵高《大梧桐樹》(1889)
三、世紀之變
展覽的第三部分,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印象派出現于十九世紀后半期,是寫實繪畫的極端發展,標志著自然主義藝術的登峰造極,因此也是歐洲寫實風景的終點。在蒙特利爾的展覽會上,有莫奈畫的南方海景,還有雷洛阿的山地風光。莫奈是印象派風景畫的主帥,他的作品代表了印象派風景的最高成就,尤其是他的用光用色,以及他畫的海面霧氣,都體現了他對光線和氣氛的精到研究。雷洛阿是印象派人物畫的主帥,他將人物放到戶外的風景中進行描繪,研究光影灑落在皮膚上的斑駁陸離的色彩效果,代表了印象派人物畫的最高成就。在蒙特利爾的展覽會上,雷洛阿的風景畫《埃斯塔克的山巖》(1882)與塞尚的風景并排掛在同一面墻上,讓我有機會比較二者。這兩位都是我喜歡的畫家,我當年曾經臨摹過雷洛阿的人物畫,對他的筆法比較熟悉。我過去的辦公室附近,有一家美術館,以收藏雷洛阿作品而聞名,我那時常去那里看雷洛阿的人物畫。此刻在蒙特利爾看雷洛阿畫的山地風光,才意識到這是第一次看雷洛阿的純粹風景,畫中并無人物。雷洛阿以他慣常的蓬松筆法,來描繪山坡、草地、樹木,畫出了普羅旺斯之南方土地的干燥和松散。在我眼中,雷洛阿的這幅畫,比旁邊那幅塞尚的風景還要動人。
不過,塞尚超越了雷洛阿的自然主義,他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我喜歡他那藍綠色的調子,喜歡他那傾斜的筆觸。在西方美術史上,塞尚被認為是現代主義之父,因為他從新詮釋了關于物象之體積的概念。英國批評家彼德?福勒(Peter Fuller,1947-1990)認為,塞尚還從新詮釋了關于風景之空間的概念。塞尚畫中遠處的山巒和近處的樹林,其遠近的空間關系并不確定,畫家改變了文藝復興以來的透視法則。也就是說,塞尚不僅改變了關于物象的立體概念,也改變了關于物象之存在的空間概念,還改變了看風景的畫家和看畫的觀眾的透視概念,改變了我們觀照世界的方式。
彼德?福勒認為,塞尚改變了西方經典的透視原則,他將客觀的焦點透視同人的主觀性融合起來,讓看風景的畫家成為風景的一部分。福勒說,塞尚畫的圣維克托火山,就是在變動不定的空間關系中,探討畫家與風景之間若即若離的關系。塞尚是普羅旺斯人,在蒙特利爾的展覽會上,有十多幅塞尚的作品,其中好幾幅都畫的是位于普羅旺斯的圣維克托火山。由于彼德?福勒在講到塞尚畫中不確定的空間關系時,以他畫的圣維克托火山為例,所以我對這些火山的風景情有獨鐘。要之,福勒所討論的塞尚風景畫中的空間問題,實際上就是克拉克所說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在塞尚的畫中,人與風景的融合,表現了工業社會初期,藝術家所追求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另一位后印象派畫家梵高,并不是法國人,而是外來者,但他長期居住在普羅旺斯,畫出了大量的普羅旺斯風景。這次展出的梵高風景,陽光強烈,色彩閃爍耀眼。與塞尚相比,梵高更主觀,更強調人在風景中的重要性。這次展覽的“烈日當空”(Sous le Soleil, Exactement)之名,便來自梵高的繪畫,說明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畫展的潛在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