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王林:
當代藝術不可能有統一標準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批評家王林表示,他不贊成在藝術領域使用“山寨”這個詞,也不想對“山寨”概念作出判斷。他說:“我很納悶,為何眾多的媒體都會圍著‘山寨’這個詞轉。漢語言有足夠的詞語來表達所涉及的現象,如模仿、民間和本土,為什么非要用“山寨”一言以蔽之?這個詞褻瀆了漢語表達的豐富性和準確性,流行一陣自會消失,幾年以后我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使用這個詞兒了。”
當代藝術多種特性
說到“模仿”問題,王林指出“模仿”不是藝術,藝術的基礎是創造,盡管復制、戲擬手段的運用使今天的創作不再像現代主義那樣去探討“原創”問題,但從觀念到形式、從語言形態到媒體方式,創造仍然是當代藝術的基礎。
他認為,“民間”這個概念在當代藝術中更為重要。中國當代藝術是通過民間力量的推動而發生的,是在主流與非主流、官方與非官方的意識形態差異中形成的。當代藝術是“民間立場”和“在野姿態”的產物。
而對于“本土”的意義,王林指出,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的關系,一直有一個對知識盜版的反省。“所以,我們才會追問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呈現本土價值?”王林說,“其實,所謂本土價值就是對本土問題的追問,針對中國的現實、社會、文化、精神、生態、經濟等等問題有話要說,有圖要畫,有形要塑,有行動要表達。對于生存于斯的人有警醒、啟示、反思的作用,這才是中國藝術自身的價值。”
他指出,中國在很多方面仍落后于歐美、有別于歐美,但中國問題已融入世界問題之中,在問題層面上與世界同步,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因此,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的本土價值,乃是中國藝術家的“在地行動”。在這里,不是探討什么“山寨”不“山寨”的問題,而是如何創造出與本土現實狀態和中國生存經驗有關的藝術作品,創造出直面問題并成為問題的藝術作品。
當代藝術就是解構規則
目前關于當代藝術的討論,主要是探討當代藝術的未來之路,也就是中國當代藝術是否會脫離西方的評判標準,建立自己的新標準和新規則。對此,王林提出非常尖銳的看法:當代藝術的背景是全球化的,西方也是多文化的,當代藝術并沒有統一的西方標準。中國藝術不可能于世界藝術之外去建立一個什么統一標準,更不可能建立這樣的規則。當代藝術是多元化的,“元”就是出發點,不同的出發點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藝術評價最根本的東西是價值判斷,評價評價,評判價值,是對藝術創作價值追求的判斷。
王林指出,當代藝術恰恰是對既往標準、既有規則的解構、重組與反叛。當社會生活在既定規則下讓人麻痹的時候,藝術為人在精神上的解放帶來新的不同的可能性。
多元化的中國當代藝術
“要為中國當代藝術制定統一標準和規則,這話簡直是在開玩笑。”王林說,“這種想法的背后是權力欲,權力操縱。當代藝術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所謂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問題是藝術沒有天下大治的未來前景,我們不能憑空設想,自欺欺人。對于永遠生存在過程中的當代藝術,一統天下不過是集權主義的夢囈。”
那么,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追求是什么呢?王林指出,這種價值追求就是中國人的精神解放,并以其思維智慧貢獻于人類。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的真正意義,王林用非常精煉的話語概括為:民間立場、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只有這樣的藝術才具有開創性、實驗性、前衛性、先鋒性,才是真正具有當代性的藝術。
沒有任何人、也沒有任何展覽能夠為中國當代藝術制定統一標準,這就是王林的觀點。他說,21世紀的世界是多元的,藝術是在差異中存在的。不同的“出發點”不可能形成統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應該根據藝術的出發點去分析藝術的本土價值,出發點不一樣,但價值追求有共同之處。王林強調,我們不應該簡單地以二元對立的思路去比較東西方,不要妄想中國能夠創造出完全不同于西方并且能夠戰而勝之的當代藝術。他說:“21世紀不僅是中國人的世紀,而且是所有人的世紀,是大家的世紀。藝術應該關注本土的生存、生態、精神、文化等問題,但藝術是在相互交流中存在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存在的。差異中的并存與共享,這才是一個大國國民的心態,才不會產生虛妄的民族主義。”想想只有20萬人口的古希臘雅典曾為世界留下了多少文化、藝術和思想的寶藏,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在今天能為全世界貢獻點什么?——這是在采訪最后,王林對記者也是對所有人說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