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圖集」展覽第一場于10月27日下午在鳳凰藝都798空間開幕。展覽開幕前,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張宇飛和劉夏分別針對自己的作品向觀眾作了簡短的導覽介紹。導覽結束后,藝術空間舉行了有關該展覽的沙龍活動,沙龍中策展人劉禮賓向觀眾解釋了此次展覽的主題,并就觀眾相關問題作了解答。之后,展覽正式開幕。
僅僅有“審視的眼睛”還不足以成為“與圖像的對話者”。無論是里希特也好,弗拉芒熱也好,他們或借助獨有的平涂繪畫技法(比如前者),或通過對繪畫過程的控制(比如后者)來實現這一目的。 盡管兩位年輕人都采用了“聯畫”的作品形制,但是兩者運用的方式并不相同。劉夏基于“歷時性”來組合畫面,張宇飛則基于“共時性”來組合畫面。
在劉夏的處理中,隨著時間的延展,幾幅畫前后互文,順看會發現一個尷尬的結果,逆看則會體味到劉夏排列畫面的狡黠。比如作品《午后》,一只握香煙的手本沒有什么奇怪,等到第四張時,煙卷變成了煙灰,本應被燙傷的手還保持著原來的動作。時間的截片的組合使作品成為了“意味的容器”,這又是視頻所不具備的。
在張宇飛的處理中(他的作品均是雙聯畫),大多基于所描繪物體形狀的相似性來組織兩張畫,一旦兩個畫面組合在一起,兩個畫面都超越所基于的圖像所包含的信息。比如《愿把嚼子套到你的嘴上》,“草莓”隱含著“誘惑”,“曖昧”,而當和右邊的畫面組合在一起時,左面畫面的“誘惑”、“曖昧”氣息立即隱去,“誘惑”變成了“挑逗”、“曖昧”變成了“勾引”,以達到右面畫面的目的。除此之外,《鴿子飛走了》左面畫面中一地鳥糞,與右面的世俗所認同的秀麗風景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件作品中,張宇飛也引入“歷時性”的因素。
在電子媒體時代,繪畫存在的空間愈加狹小,但如果運用好這個狹小的空間所給出的“局限性”,或許能帶給畫家更多的創作可能性。面對“圖像”的壓力,如何面對現實?如何面對虛擬?好像都不再是單級的問題。策展人劉禮賓提出,具體的創作縫隙要由畫家來尋找,擴大,并實現為具體的作品。“破圖”不失為一種選擇,“集合”其成果便可以呈現一代畫家的努力軌跡。
據悉,此次展覽將于11月2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