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
時間一九八一年三月二日至三月二十日在西安席東大個少年宮展廳展出,歷時十八個天,接待觀眾四萬多人次。畫展成員有西安地區各大院校學生。(以西安美院學生為主)共二十一人,作品有一百二十幅件,畫展的內容包括繪畫(油畫、水墨、水粉、鑲貼、版畫、膠墨)雕塑(所用材料有金屬、木質、大理石、石膏等)。除美術作品外還有詩作。其中展品的風格基本屬于印象、抽象、象征、超現實、立體、表體等表現手法。這些概括起來總稱為現代主義,它以人們對新世界領域所產生的一種新觀念。做為現代主義藝術的宗旨理想。
在此期間內,反響很大,根據廣大觀眾的要求和我們展覽的社會效果。我們做了一次嚴謹的民意測驗。除文藝工作者外,對此展覽最表示理解和支持的是廣大學生和工人,而軍人干部中希望停辦的人數比例最高(占3.3%)
幻覺與現實------------追記《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
邵養德
四年前,由西安地區的15位青年美術家自愿舉辦了“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這次展覽出的美術作品共計120件:展出的時間為18天(1981年3月2日至20日):觀眾達6萬余人次,針對當時盛況,有人說:“這是西安解放三十多年來轟動最大的一次美術展覽”。因此,我們對它應當有所評述。
首先,我們應感謝《西安晚報》和《陜西日報》在當時曾發表了兩篇短評。傳說國外也有過報道或評介,因未見到原文,還無法確定其可信度。更多的評論,甚至激烈的爭論是發生在觀眾當中的(這不好搜索)本文作者僅憑自己的記憶就在幾件爭議較大的作品略加評述,使外界對“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能有所了解。
一件令人沮喪的作品
《走向2000年》是一件表現理想的作品。它是在“展覽會”開幕兩三天之后突然出現在展室的,足見作者把時間抓得很緊—畫面上有一個正在邁步向前跨越的裸體女人,她的左腳高高翹起,做出飛跑的姿態,另一只腳踏在起跑點(這是一個人的腦髏骷)上,以髏骷為起點,連續著無數點-------直到探索。它的造型為變形的女性骨盆,在視視覺感受性中呈現為一個倒寫的“A”字下邊的三角呈圓形的洞孔。以透雕手法處理洞孔展現出了一片開放的遼闊天地,于是“封閉”狀態結束了,外層空間有無限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參加“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的大部分青年藝術家都富于進取的勇氣和獨立不羈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稱之為羅丹的獨創精神------需要的是獨立,哪怕這個獨立在別人心中引起了仇恨。
所以,他們不因為別人的“中傷而難過”!面對當前僵化了的美術教育、美術創作、美術欣賞和美術理論,他們當然也會發出近乎羅丹的感慨:
的確,現在還有誰不因想象力過于豐富而痛苦呢?特別是我們這個藝術欠收的時代。(《羅丹談他的作品》),見《西安美院學報》1983年,第1期)。
他們在藝術創作上要求獨立自主的愿望得不到滿足,長時間處于壓抑中:在他們經過很長時間的沉思默想之后,忽然感到世界向他們開放了;“對于周圍環境的那種開放性體驗是沉思的主要特點。”當他們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視覺便開始模糊了:原來可以看清楚的事,現在反而變形了------這就是不切實際的幻覺。幻覺最容易刺激藝術的構思,使思維處于興奮、活躍狀態,有時竟接近于歇斯底里精神病患者的發作。
他們相信在藝術構思中,“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是來自哪種不可言狀的“閃念”不至于瞬息即逝,接造型藝術的手段把它凝固起來,成為可以感受的視覺形象。他們通過藝術創作轉移了自己長期受壓抑的精神活動--------藝術似乎是一種精神催眠術,在接受催眠治療處于與昏迷狀態時藝術便成為傾訴內心活動、流露隱藏與意識深層秘密的得心應手的工具。
參加“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的青年美術家大都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充沛的創造力和驚人的抽象能力或綜合能力,這就有希望徹底擺脫那種追求紀念碑式的虛偽的目的。所以,他們是西安地區現代美學思潮的代表者和體現者。
“西安首屆現代藝術展覽”已展出來的作品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現代藝術的題材內容已突破了傳統藝術的局限性,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期題材領域是無限廣闊的。
其次,現代藝術的主題思想是多義地 ,不是單一的,因為它不再對人“定向”教育,只強調個性在藝術中的價值,重視藝術家感受世界的多樣性,從而促進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最后,現代藝術沒有固定的表現“模式”,他竟可能突破物質材料的限制,因此,他始終處于不停頓的變化和發展過程中。
盡管現代藝術也是從傳統藝術中衍生出來的,但它竭力擺脫舊“模式”的束縛,以爭取更多的藝術自由,這也是毫無疑義的。
邵養德,1934年生,山西絳縣人,1954年畢業于西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西安美院史論教研室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