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教育機構社會需求和發展空間很大,但在發展中需要規范。”昨天,記者采訪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法律事務部部長季明明。季會長認為,校外培訓教育機構為社會提供了多樣性、個性化、差異化教育資源,改變了由政府包攬提供一切社會公共服務產品的局面。
他說,《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高度重視民辦教育的發展,校外培訓教育是民辦教育事業中最具活力和影響面最廣泛的部分。
目前全國已有一批校外培訓教育機構為學生量身定做個性化培養方案,彌補了應試教育的千人一面、循軌蹈矩、“以產定銷”、“格式化”教學模式的短板,豐富了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內容。
有的培訓教育機構積極推進個性化教育,如《綱要》所要求的,“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認可和歡迎。
他同時指出,確有少數培訓機構指導思想不端正,培訓質量和服務水平不高,收費價格與培訓實效相分離,誠信缺失,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信譽。
他向記者透露: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將于近期成立校外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行業組織實施監管、培訓教育機構依法自主辦學的有效治理結構,進一步規范和確保校外培訓機構的持續科學發展。
他指出,促進廣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提出的一項共同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各界監督培訓教育機構辦學質量優劣的一面鏡子。(本報記者 梁建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