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條關于大學的新聞,引起社會關注。一是南京大學校方表示,該校110周年校慶接待校友采取“序長不序爵”的原則,只問入學先后,不論官位高低。二是中國傳媒大學今年剛結束的藝考中,播音主持專業和表演專業要求考生素顏上陣。校方表示,素顏考試的規定主要是為了讓考試更加公平。
客觀而言,這兩所大學的做法,都不是什么大動作——南大只是改變傳統的校友接待規則,而傳媒大學只是對學生提出不化妝的要求,做到也不難,可是,卻被網友賦予了很高的意義。南大被認為是“去行政化”,傳媒大學則被贊“倡導教育公平”。
從以上的網友意見,可見公眾對大學變化的期待。大學只要有一點向善之舉,公眾往往都是力挺的。現在的問題是,大學是否有進一步的行動,積跬步以至千里。如果就止于這一“善小”,改天其他大學也把類似的做法學過去,恐怕就很難獲得網友的力挺,而變為質疑大學是在做表面文章、作秀了。
是實質性推進去行政化,還是就做表面文章,可以檢驗南大的,是他們是否能把這一做法推而廣之,用到平常的迎來送往中。客觀而言,南大對校友不分官位高低、財富多少來接待,受到的阻力并不大,本來校友回母校看到老同學,還把自己位置擺得很高就沒什么意思。假如南大能在接待政府部門官員的考察、來訪時,不在意接待的規格,不費心思安排校級干部陪同、搞好招待,那么,大家就可以判斷,南大不是在搞噱頭,而是真心實意想改變學校的風貌了。我國高校的嚴重行政化,在迎來送往方面體現得十分充分,有的高校校長就抱怨,自己有超過50%的精力用到迎接領導考察、兄弟單位來訪以及去跑上級部門中了,對應于領導的精力,可想而知的是學校在這方面的財務開支。
是真正關注教育公平,還是點到為止、作秀,可以檢驗傳媒大學的,是他們是否全面公開自主招生、特長生考試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且不說做到在各地分配的高考錄取指標均衡),既然學校已經將教育公平細節化到化妝這個層面(擔心貧困家庭孩子買不起化妝品輸了比賽),那么,就更應該關注自主招生、特長生考試的結果公平。早在自主招生、特長生招生推行時,教育部就曾要求各高校從陽光招生,保證公平公正出發,公示考生信息,可是,從高校公示的情況看,大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只公示十分有限的信息,很難讓公眾了解考生的真面目。相對于化妝術來說,這更能讓公眾感受到實質公平。
當然,這并不是說“善小”不重要,也不是否認大學在“善小”方面的積極作為——有總比沒有好,而且這反映出大學已有這方面的意識。既如此,大學就應該以此意識審視辦學的各個環節,逐一改變與辦學理念不相符的地方,哪怕面臨很大的阻力,這樣,全面去行政化和推進教育公平,就可期待。而如果大學僅僅在一些小的環節,展示了去行政化、推進教育公平的意識,卻在其他方面繼續著以前的做法,這就可能讓公眾加倍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