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29日在此間宣布,臺北故宮將于2011年6月至9月推出“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臺北故宮珍藏的《無用師卷》與原屬一卷、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將同時展出,重現(xiàn)元代畫家黃公望曠世杰作《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初期,這幅畫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段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富春山居圖》世稱《無用師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300多年間,前、后兩卷不曾在同一地展出。
自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上談到《富春山居圖》分藏兩岸,并表達希望兩幅畫能早日合成一幅畫的愿望后,這幅畫就牽動著兩岸人民的心。
本次展覽內(nèi)容包括《富春山居圖》合展、黃公望的繪畫淵源、黃公望書畫真跡、黃公望之友、《富春山居圖》的臨仿本和黃公望的影響等六部分。
本次展覽已商得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出借《剩山圖》來臺展覽。同時,還商借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館等所藏與黃公望有關(guān)的書畫作品,呈現(xiàn)黃公望書畫真跡及對后世的影響。
相關(guān)資料
資料圖片:現(xiàn)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局部)?
資料圖片: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局部)?
有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美名、由元朝畫家黃公望繪制的《富春山居圖》,在300年前被一分為二,其中的一半被收藏在浙江博物館,稱之為《剩山圖》,另一半則被收藏在臺北故宮,在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居中斡旋努力之下,浙江的《剩山圖》將在明年6月到臺灣合璧展出,只不過《富春山居圖》當初為何分裂為二,故事也是充滿傳奇色彩。
這一幅水墨山水畫,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在七十二歲時,為無用師和尚所繪,耗費長達七年時間才完工,畫面取材正是浙江的富春江,《富春山居圖》展露出秀潤淡雅的風貌,被視為黃公望最著名的代表作。
歷經(jīng)元明清三個朝代,《富春山居圖》輾轉(zhuǎn)成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傳家寶,收藏家在臨終前,下令將畫焚燒殉葬,被救回時,已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個部份,前段較小,只有原作的八分之一,后人稱為《剩山圖》,在一九五六年,成為浙江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另外的八分之七命名為無用師卷,來到了臺灣,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之后,迄今已經(jīng)三百年。經(jīng)過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居中斡旋努力之下,終于促成浙臺雙方達成協(xié)議。浙江省長呂祖善六月來臺時,更親口證實,收藏在浙江博物館的《剩山圖》,將來臺展出。
來自浙江的《剩山圖》,和臺北故宮另一半的無用師卷,隔了三百年,終于要在明年六月在臺合璧聯(lián)展,《富春山居圖》終于要以完整面貌重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也是兩岸繼二零零九年,雍正文物聯(lián)展首航成功之后,另一項文壇大盛事,別具歷史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