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現場
2011年6月12日,“首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品拍賣會”在北京榮寶齋大廈圓滿落幕。本次拍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和榮寶齋聯合舉辦,是全國首個大規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品的專場拍賣活動。參拍作品包括了“燕京八絕”在內的國家級和市級48項非遺項目、70位傳承人的86件作品參加拍賣。其中66件作品順利成交,最終的成交額高達531.6萬元,成家率達到76.74%。其中47號拍品、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中鳳的蒙鑲作品《銀鎏金鑲百寶佛塔》以120萬元落槌,成為專場拍賣的最大亮點。在拍賣活動前,舉辦方還特意組織各傳承人進行了為期3天的現場展演活動,為廣大民眾提供了與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近距離接觸的的機會。作為首次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拍賣,本次活動對北京乃至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動具有重要意義,這種以拍賣形式出現的保護活動,是對傳統手工藝品進行傳承與保護適應當下藝術市場“拍賣熱”而出現的新形式。
此次拍品中的大部分是各門類工藝品傳承人的扛鼎之作,所以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買家和觀眾到場。整個拍賣會場氣氛熱烈,不時會有因爆出高價而引起的陣陣掌聲。拍賣成功的賣家大部分都對拍賣結果十分滿意,燈彩藝術的傳承人張連友說:“靠我們自己賣,再怎么賣也不會到達這種價格的,這確實得感謝文化局,感謝榮寶齋。”泥塑藝術傳承人雙彥也表示:“我的作品的理想價位在1500元左右,結果突破了2000元,這是我一開始想不到的。”但同時也存在不同的觀點: “順其自然吧,我們也都挺開心的,能為ˋ非遺ˊ舉辦這樣的活動,我們也是由衷的高興。”雕漆藝術傳承人殷秀云謙和的說:“但這件作品的實際價值遠不止于此,它是我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的,可以說是我的鎮店之寶”。另外,殷大師還像記者透露:“近幾年國家對傳統手工藝關注度比以前大的多了,這要感謝國家,但有些工藝品的價值還缺少充分的認證。就雕漆藝術而言,它的藝術價值還沒有真正受的市場的認同,整體而言,北方地區對雕漆藝術的認可程度還是要比南方好的多,像我這次去深圳參展,他們對陶瓷、紫砂、金銀等關注較多,很少有人關注雕漆藝術的價值。”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國力的日漸強盛,國家逐漸加大了對傳統文化、手工技藝的關注,通過舉辦各種活動、指定相關措施、組織不同的團體等方式,旨在使各類傳統文化能更好得到繼承與傳揚。近年來,特別是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火爆的同時,書畫、陶瓷、紫砂等藝術品與諸如景泰藍、雕漆、民間手工藝等傳統手工藝品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此次拍賣是首次將“拍賣”這種藝術樣式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來,另外在此次拍賣活動上表現出的熱拍局面也說明傳統手工藝同樣也蘊含著極大的市場潛力,相信此次拍賣也會成為傳統手工藝品進軍高層藝術品圈、挑戰藝術品天價所賣出的第一步。但同時從不同傳承人的態度,我們也能看出盡管已近開始將“拍賣“這種形式引入到傳承與保護的工程中來,但在對不同工藝品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等價值標準的認定方面仍然存在明顯不足,缺少一個公正的機構給予認定,所以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的同時,應該進一步不斷完善各種相關機構、相關法規的健全,似乎將成為下一步努力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