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適用資本化定價
記者:就定價來說,藝術市場更傾向于承認一個符合藝術品內在學術價值的價格;而您更傾向于描述藝術品的金融產品特征。
梅建平:實際上,我認為我的觀點和很多批評家的觀點并不矛盾。它們可能更看重這頭大象的頭部,而我更注重它的四只腳。我并不排除藝術史或者藝術品本身的作用,但是任何一件藝術品的價格,實際上都體現在宏觀或者基本面的因素。基本面的定價就是由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來決定的。
記者:這就有點資本化定價的傾向,而藝術史定價更多的是從學術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梅建平:對!我也經常和拍賣行的朋友聊天。實際上他們也很在意資本市場的好壞,并由此判斷資金面的情況。利用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一些變量來了解藝術市場的走勢。當然,具體到每一幅作品,就會用到更多的專業方面的知識。
藝術品收益率5%-10%為宜
記者:資本市場這個因素具體來講是什么?
梅建平:最重要的是和股市、利率市場有關系。包括宏觀面資金的松緊,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指標。
記者:藝術市場開始進入到一個金融時代。在過去的收藏市場中,一般都是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市場價格一般趨于穩定,與內涵價值相符;而金融時代由于杠桿的加入,只要上漲預期超過利率,藝術品的價格就會脫離自身的學術價值而急劇上漲。這對藝術市場有怎樣的影響?
梅建平:據我所知,在國際上傳統的金融機構做得還是比較保守的。藝術市場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問題,因此國際金融機構在這方面一般不會使用比較高的金融杠桿。我所指的流動性,總的來說,是指市場上的資金利息,尤其是存款的利息比較低。但是,我認為,國內因為存在一些變相的腐敗現象,所以有時候國內的金融機構反而可能會給予比較高的金融杠桿,利用一些比較低的資金成本進行藝術品方面的投資。我認為這是一種投機行為。
這種投機行為在過去十年來說,實際上取得的成果是不錯的。因為過去十年中國藝術市場的年平均收益率在15%以上,遠遠超過銀行所謂的優惠貸款利率。但是這種投資方式實際上對資本本身有比較大的風險,并不是一種理性的投資方法。
記者:既然藝術市場擁有如此高的回報,為什么不能利用高杠桿?
梅建平:主要還是流動性的問題。因為藝術市場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的時候,它的交易不成問題,一旦市場的資金面比較緊張,出現下跌的時候,有時候它的流動性可能比房子還差。事實上,2005年巴克萊銀行曾經用梅魔指數做過一個詳細的測算,最后的建議是使用長期資產配置藝術品,并且收益率也是5%到10%為宜。
記者:問題是長期資產的體量都很大,而藝術市場的容量又很小,如何協調?
梅建平:現在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人或者機構可能連5%都不到。我想當前基本上不是一個問題,等到20%的機構都把藝術作為一個資產的話,那么這個問題才會隨之而來。就全球范圍來說,可能1%都不到,中國可能略多一些,但是這里也有水分。
而且我相信隨著市場越來越規范、透明,未來購買藝術品,數據會越來越開始變成公共領域的一種資源。這個市場越透明,價格也會越高。
房地產市場的升級版
記者:我們通常將藝術品和股票的年均投資回報率做比較,可能藝術品的表現要遠遠領先于股票。這樣的比較是不是不太公平?
梅建平:我認為股票和藝術品本來就是兩種非常不同的產品,它的流動性和藝術品的流動性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要比較的話,把它和PE比較可能合適一點。
記者:您提到藝術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性,事實上梅魔指數所使用的模型與房地產市場的模型也有相似。那您認為藝術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有哪些不太一致的地方?
梅建平:我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更多地受到中國貧富不均因素的影響。我想在這一點上它可能受到的影響比房地產市場還要大。
記者:這樣的影響持續加劇,會造成什么后果?
梅建平:中國的收入如果越不均衡,那藝術市場越能從中受益,促使它的價格上漲。我認為藝術品與富人財富的相關度要比房地產市場更高。但是這僅僅是一種猜想,并不是實證結果。不過我認為理論上能夠成立,國外是有這方面的實證結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