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批評家不能搞策劃呢?因為搞策劃占用很多時間,而且不以藝術本身的目的為目的。搞策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學術主持,作為大學教授、藝術史知名學者被邀請來主持這個展覽,這些人是不參與具體事務的,提供一個總的展覽框架,這個框架反映了整體的社會思潮和文化思潮,這些人作為學者能夠把握這些東西。和他們相比,批評家的位置相對就比較低了。前者如奧利瓦,他教授美術史、研究美術史,又進入當代藝術,他把一部當代史看成是一部現代史和一部歷史的延續,是歷史過程中的一個片斷,他是這么來認識的,那他當然就和一個天天忙于策劃、和老板和藝術家打交道的人性質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當代藝術批評里,缺少這種知識型的人。對于當代藝術的表達方式,比如挪用、復制、圖像、表征和再現,我們很多的當代藝術的批評家不了解,不是說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而是他們沒有這個時間和心思,他們的時間在策劃上,心思在錢上。
現在中國的策劃相對而言,在觀念藝術上的策劃水平要高一些。一方面因為它和國際上比較同步,所以很多國際性的語言可以挪用過來。但是在這里面很多工作不是批評家做的,藝術家自己就能做。第二點就是,觀念藝術在本質上是拒絕批評的,很多作品都表達得非常直白,觀念藝術本身是思想的表達,弄得不好,批評會成為“思想”的復述,在這種情況下,以西方的情況來看,批評是作為一種整體的批評,有距離的批評,而不是對于作品或是展覽的批評,藝術家只是他的一個實例,他研究的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上的問題。
觀念藝術很難判斷它的好壞,它不像傳統藝術有技術問題,有眼光和情感表達的問題在里面。觀念藝術很重要的是切入到了社會的哪一個點上。一個可能看起來很沒意思的作品,但是涉及的問題很深刻,這樣的作品不會被觀眾所關注到,也不會被投資方所關注到,批評家可能也不會關注到,但是批評家會將它納入整體的批評里作為一個范例來談。比如女性主義的作品里面,好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再加上觀念藝術不追求視覺上的完美,關鍵在于問題的表達,所以觀念藝術往往喜歡做得刺激、極端,這個在于觀念藝術本身缺少傳統藝術的優美來吸引人的眼光,往往通過行為的刺激性來喚起人們。所以在這個時候批評關注的不是行為的刺激性和極端性,而是它所涉及到的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重要的大批評家都是大學教授,大學教授不直接介入實踐。在美國的大學教授,他們收入水平可以使他保持在中產階級水平,我們的大學教授如果只拿工資,只能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年輕人,容易把靈魂出賣給金錢。所以批評和藝術實踐應該保持距離,應該和市場保持距離,不要和藝術家關系太密切,不要接受他們的吃請。這種距離在目前還是非常必要的,批評家一是視野要廣闊,不僅要研究藝術,還要研究社會,研究相關學科,跨學科研究,這些在批評里面、在當代的文化理論藝術理論里面越來越重要,對批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現代主義批評可以直觀藝術本身,但是現在基本就不可能了;第二是這種距離不要陷入到金錢里面去,不參與利益的分配,你參與利益分配了就會受利益的牽制,就會失去批評的獨立性。所以對當代藝術現在著重在研究,用研究來代替批評,而批評的使命在格林伯格、羅杰·弗萊和格林伯格就就已經完成了。
|